-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非计(fēi jì)的意思:不计较,不计较得失
洪荒(hóng huāng)的意思:指古代神话中的混沌时期,形容世界或局势混乱、无序。
化外(huà wài)的意思:指超越尘世、超脱尘俗的境界或状态。
较量(jiào liàng)的意思:指两方或多方相互竞争、比试、争斗。
伦理(lún lǐ)的意思:伦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耦俱(ǒu jù)的意思:指夫妻二人相亲相爱,互相依偎的样子。
人伦(rén lú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
入谷(rù gǔ)的意思:指进入山谷,意味着人们进入了山谷中,也可引申为进入一种困境或陷入困境。
三纲(sān gāng)的意思:三纲指的是君主与臣子、父亲与子女、夫妻之间的三种重要关系。它强调了在社会中个体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善变(shàn biàn)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态度善于变化,不固定或不可靠。
卧榻(wò tà)的意思:指在卧榻之侧,不容许他人打鼾入睡。形容人在卧床休息时,容不得他人打扰。
五常(wǔ cháng)的意思:指五种常见的美德,即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人们应该具备的品德。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萧墙(xiāo qiáng)的意思:指室内寂静无声,没有人声和动静。
在三(zài sān)的意思:表示在某个时间点或某种情况下,发生了三次相同的事件或情况。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知化(zhī huà)的意思:指人才渊博,学问深广,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
- 鉴赏
这首诗《感事(其二)》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探讨了道德、伦理、权力、民族关系以及个人选择等复杂议题。
首联“道在三纲与五常,谁知化外即洪荒。”开篇便提出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认为三纲五常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而这种秩序不仅适用于文明社会,也应扩展至更广阔的领域,包括那些看似遥远或未被文明触及的地方。这里运用了“化外”一词,暗示道德的普遍性和无边界性。
颔联“无人伦理皆为鬼,有丈夫名亦贱商。”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与身份的关系。前句指出,没有道德约束的人如同鬼魅,后句则强调即便是有“丈夫”之称的人,如果从事低贱的职业如商人,其名声也会受到贬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职业和道德的双重标准。
颈联“他族鼾宁容卧榻,耦俱猜恐在萧墙。”将视角转向民族关系和内部矛盾。前句表达了对不同民族间和平共处的渴望,后句则警示内部猜疑可能带来的分裂和冲突,形象地描绘了“萧墙”(宫墙内)的隐喻,象征着内部的不和谐。
尾联“下乔入谷真非计,善变还须再较量。”总结了对个人选择的反思。前句以“下乔入谷”比喻逃避现实或追求隐逸的生活并非明智之举,后句则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需要审慎思考和不断调整策略。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决策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德、身份、民族关系和个人选择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清代文人关注社会、反思人生的文学传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