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宗 静 上 人 唐 /雍 陶 世 上 方 传 教 ,山 中 未 得 归 。闲 花 飘 讲 席 ,驯 鸽 污 禅 衣 。积 雨 谁 过 寺 ,残 钟 自 掩 扉 。寒 来 垂 顶 帽 ,白 发 剃 应 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禅衣(chán yī)的意思:禅宗僧人穿戴的特殊衣物。
传教(chuán jiào)的意思:传教是指宣传和教导宗教信仰,传播宗教思想和教义。
顶帽(dǐng mào)的意思:指以言辞或行动使人丢脸,或让人感到尴尬或难堪。
积雨(jī yǔ)的意思:指雨水连绵不断地下,积聚成水。
讲席(jiǎng xí)的意思:指讲学、演讲的地方或场合。也指讲学的职位或讲学的权威。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闲花(xián huā)的意思:指没有实际用途或功能的花朵,比喻没有价值或无所作为的人或事物。
- 注释
- 世:世间。
方:正。
传教:传播宗教。
山中:深山之中。
未:尚未。
得:能够。
归:回归。
闲花:无主的花朵。
飘:飘落。
讲席:讲经的座位。
驯鸽:被驯化的鸽子。
污:玷污。
禅衣:僧侣的法衣。
积雨:连绵的雨水。
谁:谁人。
过:拜访。
寺:寺庙。
掩扉:关闭门窗。
寒来:寒冷的日子来临。
垂顶帽:低垂着头顶的帽子。
白发:白发。
剃:剃掉。
稀:稀疏。
- 翻译
- 世间纷扰中,山中我未能归去。
闲散的花儿落在讲经台上,驯养的鸽子弄脏了僧人的法衣。
长久的雨后,无人造访这座寺庙,只有残余的钟声自己掩上了门扉。
寒风中我低头戴着帽子,满头白发剃得稀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深山中的佛教高僧的生活景象。开篇“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表达了高僧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对归依佛法的渴望,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情此境,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接下来的“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则是对高僧日常生活的一种描绘。花瓣轻落在佛经讲解之处,象征着自然界与佛法的和谐共生;而鸽鸟的粪便污染了禅衣,则隐喻出世间尘埃与精神洁净之间的对比。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此处通过描写寺庙在连绵细雨中的寂静与孤独,表现出了高僧与世隔绝、心灵世界的封闭。同时,“残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末尾两句“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则直接描绘了高僧的外在形象。在寒冷来临时,他戴上帽子;而剃发,则是出家人的标志,也表明其对于俗世的彻底放下,以及对精神修行的坚持。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高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助甫远驾见访遂成四章情见乎辞·其一
为欢日苦短,为别日苦长。
与子期燕中,不知几星霜。
寒枝噪乾鹊,故人登我堂。
东风随裾来,四坐为芬芳。
缱绻未及申,命酒且尽觞。
流尘满金徽,拂拭荐瑶床。
弹者志文王,听者称望羊。
击节三起坐,掩抑以彷徨。
安得双鸾翼,凌云共翱翔。
与黎职方吕光禄共赋岘山石尊
李相昔鲸饮,颜公复鸿鶱。
遂令兹山名,远并太傅尊。
闰季大火流,清阴犹未髡。
选胜仍选良,避蒸因避喧。
稍惊蒙茸豁,遂辞䆗窱扪。
俨然见中洼,宛尔发清源。
北斗与南箕,不挹名空存。
安得泻天瓢,下注此石樽。
左揽仙人箸,右洗玉女盆。
夕旭代为薪,青山借作飧。
遥吹从东来,密箐轻飙翻。
一酌浇磊磈,再举超笼樊。
首骖华胥路,息驾众妙门。
始知汎三雅,有待犹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