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粮(bīng liáng)的意思:兵戈与粮草,指军事行动中必不可少的军需物资。
成双(chéng shuāng)的意思:成双指一对,形容两个东西或人物相互配对、相互呼应。
鼎重(dǐng zhòng)的意思:非常重要或庄重的事物
杜陵(dù líng)的意思:指人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家邦(jiā bāng)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可惜(kě x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感到遗憾、惋惜。
寇盗(kòu dào)的意思:指盗贼、强盗。
漓江(lí jiāng)的意思:漓江是指漓江的水流清澈、幽雅,形容景色美丽动人。
外患(wài huàn)的意思:指来自外部的危害,特指外国的入侵或侵略。
未平(wèi píng)的意思:未能平息、未能解决。形容问题或纠纷尚未得到解决或平息。
掀天(xiān tiān)的意思:形容力量极大,激烈到极点。
忧国(yōu guó)的意思:忧国是指为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福祉而忧虑担心。
招降(zhāo xiáng)的意思:招降是指用各种手段吸引、劝降敌人,使其投降。
众力(zhòng lì)的意思:指众人的力量或集体的力量。
- 鉴赏
这首诗《感事(其二)》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中的复杂情感与深沉忧虑,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句“掀天巨浪震漓江”,以壮阔的景象开篇,比喻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如同巨浪冲击漓江,震撼人心。接着“衅起招降复杀降”描述了事件的起因与转折,暗示了和平与冲突之间的反复无常,以及人性中的复杂性。
“可惜兵粮资寇盗,忍令烽燧接家邦。”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资源被敌方利用的痛惜,以及对战火蔓延至家园的无奈与担忧。诗人在此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精神层面的巨大伤害。
“师兴枉历三年久,鼎重还凭众力扛。”指出战争的漫长与艰苦,以及最终需要众人之力来承担沉重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当时社会团结与共同面对困难的呼吁。
最后,“外患未平兼内变,杜陵忧国泪成双。”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国家局势,强调外部威胁与内部动荡并存的严峻形势。引用杜甫(字子美,号杜陵野老)的典故,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深度与情感共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与悲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与强烈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望云思亲卷为史侍御赋
白云悠悠,在天之陬。陟彼岵兮,我心则忧。
白云靡靡,在天之隅。陟彼屺兮,我心则思。
我思伊何,父母孔耆。匪无莱衣,莫克娱之。
匪无寸禄,远莫持之。王事靡盬,不遑宁处。
瞻望白云,亲舍其下。亲舍其下,室远心迩。
愿言思之,泣涕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