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其三》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其三》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魔外如惊涛大愿砥柱

生与海众同,没与海众处。

兀然引带不言从教大地山河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从教(cóng jiào)的意思: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教师。

大愿(dà yuàn)的意思:指非常远大的愿望或志向。

大地(dà dì)的意思:指广阔的土地、大地之上。

砥柱(dǐ zhù)的意思:砥柱指的是支撑柱子,比喻支持、坚定的力量或支持某个事物的人或事物。

海众(hǎi zhòng)的意思:指人们如同大海中的水滴一样众多,形容人口众多或人海茫茫。

惊涛(jīng tā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浪潮或势不可挡的力量。

没与(méi yǔ)的意思:指没有交谈或交流。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引带(yǐn dài)的意思:指通过引导、带领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

鉴赏

这首诗以“灵源清禅师赞五首(其三)”为题,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师灵源清的非凡人格与精神境界。

首句“魔外如惊涛”,以“惊涛”比喻外界的诱惑与干扰,暗示了禅师面对纷扰世界时的坚定与清醒。接着,“大愿真砥柱”则进一步强调了禅师内心的坚强意志,如同砥柱一般,屹立不摇,支撑着自我与信仰。

“生与海众同,没与海众处”这两句,通过“海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禅师与世无争、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他都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存,体现了佛教中“众生平等”的理念。

“兀然引带笑不言,从教大地山河语”则是对禅师独特性格的深刻刻画。他以一种静默而自信的姿态,引领着自己的生活,即使面对外界的喧嚣与变化,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得。这里的“大地山河语”,象征着自然界的万物都在诉说着禅师的智慧与慈悲,表达了他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灵源清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也传达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诗中运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禅师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思。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幽州马行客歌·其二

爱马有何好,马走千里道。

郎但不出门,那得颜色老。

(0)

挽黄节妇

清血流天地,花躯老甲兵。

野塘岩下士,一日遂知名。

(0)

砺峰上元燕会卷和韵·其一

宁亲归去隔仙家,灯火长安望转赊。

社里新诗应寂寞,天涯明月共光华。

(0)

寄高大用·其一

故人忽漫入长安,匹马青裘霜雪寒。

尊酒未空还别去,河桥相望斗阑干。

(0)

夜行武林山中赠老僧·其一

一盏清灯一榻尘,山深狐鬼共为邻。

年来伎俩看都尽,遮莫山精巧试人。

(0)

钓台吟送人之桐庐·其一

洛阳争睹汉官仪,独着羊裘理钓丝。

莫道狂奴犹故态,富春山水是相知。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