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武都阴,平魏大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军(chū jūn)的意思:指军队出发或出征。
创业(chuàng yè)的意思:指创立事业、创办企业或自主经营的行为。
垂成(chuí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已经接近完成或即将完成。
大众(dà zhòng)的意思:大众指的是广大的群众,普遍的人群,泛指大多数人。
东乡(dōng xiāng)的意思:指东方的乡村,也代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匪躬(fěi gōng)的意思:指不虚心谦逊、不恭敬恭顺,形容态度傲慢,不恭顺。
风霆(fēng tí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强大。
街亭(jiē tíng)的意思:街亭是指道路交叉口的亭子,也用来比喻事物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
流星(liú xīng)的意思:形容事物迅速而短暂。
祁山(qí shān)的意思:指高大、雄伟的山岳。
上表(shàng biǎo)的意思:指向上级或上司提交书面报告或请示。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师师(shī shī)的意思:师傅、老师、导师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先帝(xiān dì)的意思:指已故的君主或统治者,尤指尊称已去世的帝王。
响答(xiǎng dá)的意思:形容回答迅速、响亮。
疑兵(yí bīng)的意思:指对敌人的军情、军力等产生怀疑,没有确切的情报,不能确定对方的真正实力。
卒徒(zú tú)的意思:指临终前的学徒或弟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故事,特别是对祁山之战的精彩描述。诗中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先,“祁山出,汉贼惊”,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紧张的局势,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将对敌方产生重大影响。接着,“创业未半先帝崩”一句,既是对刘备去世的哀悼,也暗含了诸葛亮继承遗志的决心与挑战。
“丞相匪躬夜弗宁”表现了诸葛亮的勤勉与忠诚,即使在夜晚也无法安寝,时刻关注国家大事。这种精神令人敬佩。随后,“上表师师东乡征”则展现了诸葛亮指挥大军东进的情景,显示出他作为军事统帅的魄力和战略眼光。
“卒徒十万如风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蜀军的声势浩大,如同狂风骤雨般迅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激烈战斗。接下来,“潜张箕谷为疑兵,身率大众屯街亭”展示了诸葛亮运用计谋和亲自督战的智慧,为后续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三郡响答如流星”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蜀军行动迅速,响应如一,如同流星划过夜空,展现出军队的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然而,“惜哉马谡毁垂成”却揭示了悲剧性的转折,原本有望成功的战役因马谡的失误而功败垂成,令人惋惜。
最后,“载出军,王双枭,郭淮遁。拔武都阴,平魏大震”总结了战役的结果,虽然遭遇挫折,但蜀军依然取得了部分胜利,不仅击退了敌军,还成功占领了武都阴地区,对魏国造成了巨大震动。
整首诗通过紧凑的叙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战争场面和人物情感,尤其是对诸葛亮的忠诚、智慧以及失败后的遗憾之情的深刻刻画,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悲壮。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