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哉命压头,那复博一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家 集 宋 /吴 龙 翰 吾 家 友 堂 翁 ,砚 影 双 鬓 寒 。刻 志 鑽 书 史 ,篝 灯 照 夜 阑 。学 术 三 代 上 ,文 章 两 汉 间 。胸 次 秋 沆 瀣 ,词 吐 玉 琅 玕 。冤 哉 命 压 头 ,那 复 博 一 官 。二 埙 策 科 第 ,亦 不 到 金 銮 。友 堂 纷 遗 稿 ,几 成 汲 冢 残 。江 东 兵 燹 馀 ,白 璧 喜 重 完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璧(bái bì)的意思:指无暇的美玉,也比喻纯洁无瑕的人或事物。
兵燹(bīng xiǎn)的意思:指战争的烽烟,战火蔓延。
不刊(bù kān)的意思:不可攻破、不可侵犯、不可摧毁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词吐(cí tǔ)的意思:指说话时字字珠玑,词句流畅,能言善辩。
东兵(dōng bīng)的意思:指东方的兵马,泛指东方的军队。
篝灯(gōu dēng)的意思:篝灯是指在夜晚点燃的篝火或灯火。在成语中,篝灯比喻辛勤努力的工作,也指夜以继日地学习。
沆瀣(hàng xiè)的意思:形容混乱、杂乱无章。
鸿笔(hóng bǐ)的意思:指有才华的文人的笔墨。
会当(huì dāng)的意思:表示能力、才智等经过培养后能够达到某种水平或程度。
汲冢(jí zhǒng)的意思:汲冢是一个古代典故,指的是向陷于困境或危险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江东(jiāng dō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或者东方人民。
金銮(jīn luán)的意思:指皇帝登基,即皇位的象征。
科第(kē dì)的意思:指官职高的人,也指高级官员。
刻志(kè zhì)的意思:用心刻苦,努力向上,不断追求进步。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两汉(liǎng hàn)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东汉和西汉两个朝代。
三代(sān dài)的意思:指祖父、父亲和子孙三代人。
书史(shū shǐ)的意思:指历史书籍或史书。
堂翁(táng wēng)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尤指家中长辈。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吾家(wú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学术(xué shù)的意思:指学问、学术研究的范畴。
压头(yā tóu)的意思:指在某个问题或工作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其得到很好的解决或完成。
夜阑(yè lán)的意思:夜晚深沉,天色已经完全黑暗。
遗稿(yí gǎo)的意思:指作者死后留下的未完成的作品。
照夜(zhào yè)的意思:夜晚照明,形容亮度极高。
重完(zhòng wán)的意思:重新完成,重新做完某件事情
- 注释
- 友堂翁:老朋友,指堂翁。
砚影:砚台的影子,代指读书人的形象。
篝灯:古代照明用的火把或油灯。
冤哉:感叹命运不公。
博一官:谋求一个官职。
二埙:古代乐器,这里可能象征科举考试。
金銮:宫殿,代指朝廷。
汲冢残:比喻文稿散失,只剩残篇断简。
兵燹:战火,战乱。
鸿笔:大笔,比喻杰出的文才。
清名:清白的名声。
- 翻译
- 我家的老朋友堂翁,砚台边的影子映出他两鬓的霜寒。
他专心致志研读经史,深夜提灯照亮书卷直到天明。
他的学问源远流长,如同三代以上的学术传承,文章风格则在两汉之间穿梭。
他的胸中犹如秋水澄清,言辞如美玉般晶莹。
命运对他不公,官运受阻,无法再追求更高的官职。
两次科举考试都不幸落榜,未能进入朝廷任职。
老朋友堂翁留下的文稿散落各地,几乎面临被遗忘的命运。
战乱后的江东,他的著作得以幸存,如同白璧重见光明。
我希望能借来大笔,让他的清名永载史册,永不磨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书房中的景象和心境。开头“吾家友堂翁,砚影双鬓寒”两句,通过对书房主人形貌的刻画,设定了一个古朴静谧的氛围。"砚影双鬓寒"不仅描绘出主人正在书案前的勤学景象,也透露出一种孤寂之感。
接着“刻志钻书史,篝灯照夜阑”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主人的刻苦读书和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刻志"表明其坚定的意志,而"钻书史"则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篝灯照夜阑"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主人通宵达旦的读书生活。
“学术三代上,文章两汉间”表明了主人的学问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与古代的圣贤相媲美。"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而"两汉"则是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胸次秋沆瀣,词吐玉琅玕”则形容主人文章的华丽和深邃,其文笔如同秋水般清澈,语言则如玉石一般珍贵。
然而紧接着“冤哉命压头,那复博一官”两句,却透露出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冤哉"表达了主人对于命运的不平,而"那复博一官"则是说即便如此,也不愿意去追求那些虚名。
“二埙策科第,亦不到金銮”继续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二埙策"可能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优等,而"金銮"则是高官的象征,但主人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友堂纷遗稿,几成汲冢残”表明了主人的学问和文章虽然未能得到世人认可,但仍旧留下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作品。
最后,“江东兵燹馀,白璧喜重完。会当乞鸿笔,清名期不刊”则是说尽管战乱纷扰,但主人依然珍视那些完整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并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笔墨来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学者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世界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对于知识、文化和文章的深沉执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