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此食衣馀,何禆智与寿。
不忖一物孤,犹云命不受。
尝观鼓物情,其初宁薄厚。
濡动责雨风,栽倾固不偶。
抱拙(bào zhuō)的意思:指因不愿向他人请教或学习而显得愚笨。
奔走(bēn zǒu)的意思:指匆忙奔跑,形容忙碌劳累。
不争(bù zhēng)的意思:不争指不争论、不争执,即不争辩或争吵。
不朽(bù xiǔ)的意思:永远不会消失或被遗忘的;永恒的
不偶(bù ǒu)的意思:不成对,不匹配
尘垢(chén gòu)的意思:指尘土和污垢,比喻极其微小的错误或过失。
憧憧(chōng chōng)的意思:形容人们向往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情。
聪明(cōng mi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旦昼(dàn zhòu)的意思:早晨到中午的时间段
道力(dào lì)的意思:指道德力量或道义力量。
耳目(ěr mù)的意思:指消息传达的渠道或途径。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鼓物(gǔ wù)的意思:指鼓励、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华节(huá jié)的意思:
春节。《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阳,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节曰华节、芳节、良节、嘉节、韶节、淑节。”
居然(jū rán)的意思:表示事情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常常带有一定的惊讶、不可思议的意味。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静思(jìng sī)的意思:安静地思考、沉思
京华(jīng huá)的意思:指京城的繁华景象或者指繁华的都市。
内守(nèi shǒu)的意思:指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不外出,保护自己或待在安全的地方。
前修(qián xiū)的意思:事先修整或准备,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强身(qiáng shēn)的意思:指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强健康和体质。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世情(shì qíng)的意思:指世界上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思古(sī gǔ)的意思:思念古时的人物、事物或时代。
俗心(sú xīn)的意思:指人们受俗世之心所驱使,追求名利、享乐等俗世欲望的心态。
所有(suǒ yǒu)的意思:包含一切事物,涵盖全部范围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天心(tiān xī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淳朴善良,充满正义和仁爱之心。
物情(wù qíng)的意思: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品的情感。
无能(wú néng)的意思: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或无法有效处理事情
习静(xí jìng)的意思:指习惯于安静、寂静的状态,不喜欢喧嚣、繁忙的环境。
先后(xiān hòu)的意思:先后指顺序、前后次序。
相爱(xiāng ài)的意思:相互爱慕,彼此深情相爱
性灵(xìng líng)的意思:指人或物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或灵性。
修作(xiū zuò)的意思:修整、修饰。指美化、装饰。
学名(xué míng)的意思:学名是指生物学中用于命名生物种类的拉丁学名。也可以比喻一个人的正式职称或学术头衔。
一物(yī wù)的意思:指一件事物或一个物品。
一事(yī shì)的意思:指做事没有任何成果,一无所获。
至人(zhì rén)的意思:指道德品质高尚、修养深厚、才智卓越的人。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诸缘(zhū yuán)的意思:指各种因素、条件或缘由。
自尘(zì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不受外界的影响,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和行动。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秋日燕邸咏怀十诗各系以题》中的第一首,主题为“思古”。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和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感慨。
首句“乙亥岁云秋,京华节奔走”描绘了秋天京城繁忙的景象,引出诗人内心的思绪。接着,“习静思古人,渐觉诸缘丑”表达了诗人通过静心思考古人智慧,逐渐认识到世俗事物的浅薄和丑陋。
“扰扰学名争,一事无能取”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为了名利而争斗,却一事无成的现实。诗人感叹于这种现象,认为在物质生活之余,智慧与长寿才是真正的价值。
“耳目本聪明,俗心自尘垢”强调了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感官敏锐,如果心灵被世俗污染,也会变得庸俗不堪。接下来,“而有憧憧交,旦昼驱之走”描述了人们在世俗交往中忙碌奔波,迷失自我。
“托权于世人,强身其左右”表达了对权力和地位的依赖,以及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诗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种行为破坏了人际关系的纯洁。
“世情相爱少,抱拙况非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情感的现状,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诗人感叹于当今社会中真挚友谊的稀缺。
“不忖一物孤,犹云命不受”表达了对个体孤独感的反思,以及对命运的无奈。诗人认为即使面对孤独,也不应轻易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尝观鼓物情,其初宁薄厚”通过比喻,说明事物的初始状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后续的发展。诗人以此提醒人们,不应过分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应深入理解其本质。
“所以古至人,道力深所有”赞扬古代圣贤拥有深厚的精神力量,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诗人认为,正是这种力量使他们超越了世俗,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贵我答天心,天亦为先后”表达了诗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认同,认为尊重自我,顺应天意,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和智慧。
“至今读其书,居然性灵久”强调了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对于提升个人精神境界的作用。诗人认为,通过阅读,可以汲取古代智慧,使心灵得到持久的滋养。
“及兹未远涂,前修作内守”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先贤的脚步,坚守内心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最后,“今人亦不争,古人亦不朽”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智慧、道德)将永远流传,不会因时间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向往和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