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粮斗募输茅寨,烽堠台荒列菜门。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旗(bā qí)的意思:八旗是指清朝时期的满洲人分为八个旗帜,以区分不同的家族和军事组织。八旗也代表了清朝的统治和权力。
烽堠(fēng hòu)的意思:指烽火台和边防堡垒,比喻战争、冲突不断的地方。
戈马(gē mǎ)的意思: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行为举止狂热、激动。
固山(gù shān)的意思:固定山峰,使之不动摇。比喻巩固阵地,坚守立场。
海甸(hǎi diàn)的意思:指的是海水倒灌到田地中,形容水灾泛滥。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军容(jūn róng)的意思:指军队的容貌和仪表,也泛指军队的整体形象。
民甲(mín jiǎ)的意思:指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外敌、保卫家园的义勇军队。
千户(qiā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或家庭富裕的地方。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一从(yī cóng)的意思:始终如一,毫不改变。
驻水(zhù shuǐ)的意思:停滞不前,没有进展或变化。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乍浦镇在战后恢复时期的景象。首句“一从浃口走孙恩”,开篇即点明了乍浦曾遭受孙恩之乱的历史背景,暗示了这里曾经历过的动荡与破坏。接着,“海甸军容肃尚存”一句,展现了尽管战乱已过,但军纪犹存的景象,军容整齐,秩序井然。
“驻水艅艎千户率”描绘了水军的布置,千艘战船停泊水面,指挥有序,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防御能力。“固山戈马八旗屯”则进一步强调了陆上军队的驻扎,八旗兵士持戈骑马,固守山地,彰显了清朝军队的威武与纪律。
“州粮斗募输茅寨”描述了地方官府组织民众募捐粮食,用于重建家园的情景,体现了政府与民众共同应对困难的决心。“烽堠台荒列菜门”则通过荒废的烽火台和排列的菜门,反映了战后的萧条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曾经的警戒与防御设施。
最后,“民甲更闻严夜保,柝声如雨月黄昏”描绘了夜晚,民兵加强巡逻,柝声如雨点般密集,回荡在月色下的场景,既表现了对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民众在战后重建生活中的努力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乍浦镇在战乱之后的恢复过程,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描绘,以及对未来重建的希望,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秋十二首·其一
揽衣步行游,踯躅位岩阿。
高山葛蔓蔓,盘石亦嵬峨。
霜露悴百草,萧艾将奈何。
黄花媚幽姿,时菊独妍华。
绿叶被短隰,秀筱发寒柯。
感此岁已晚,零雨怨蹉跎。
启明西北流,匏瓜没长河。
盛年不自持,哀乐常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