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次行(cì xíng)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次要的、不重要的事物或人。
倒戈(dǎo gē)的意思:倒戈指的是原本站在一方的立场,突然转而支持对立方,背叛原来的一方。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挥手(huī shǒu)的意思:挥手是指用手臂摆动或抬起手掌向某人或某物打招呼、告别或示意。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可中(kě zhōng)的意思:可中是指可以中招或受到攻击的意思。
千兵(qiān bīng)的意思:指军队众多,数量庞大。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十千(shí qiān)的意思:指很多,数量众多。也可用来形容程度极高。
向背(xiàng bèi)的意思:指人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一羽(yī yǔ)的意思:一根羽毛,形容微小的事物或差距。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远观(yuǎn guān)的意思:从远处观察,不参与其中。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翻译
- 轻轻拿起这把扇子,如何能抵挡十万大军。
历经百年风雨,承蒙您的恩赐,如今我身着的衣物却曾被敌人占据。
我本想背叛,立场摇摆不定,远远看去,挥手的动作清晰可见。
现在只要旗帜鲜明,就能在中原之地随意行动。
- 注释
- 此扇:这把扇子。
一羽轻:轻盈如羽。
退得:抵挡。
十千兵:十万大军。
百年:历经百年。
雨露:恩赐。
蒙君赐:承蒙您的恩赐。
一日:曾经。
衣冠:衣物。
系贼营:被敌人占据。
正欲:本想。
倒戈:背叛。
为向背:立场摇摆。
远观:远远看去。
极分明:清晰可见。
但得:只要。
旌旗白:旗帜鲜明。
便可:就能。
中原:中原之地。
取次行:随意行动。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马之纯的《麾扇渡》,其中蕴含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战争的反思。
“此扇拈来一羽轻,如何退得十千兵。”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无奈与讽刺。扇子原本是用来驱赶暑气的一件轻巧物品,但在战场上,它又成了指挥军队的工具。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军事指挥者的沉重责任。
“百年雨露蒙君赐,一日衣冠系贼营。”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迅速变化的情势。百年来的恩泽(雨露)在一瞬间被敌人所占领,原本的官员和士大夫(衣冠)也成了敌人的俘虏。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变故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正欲倒戟为向背,远观挥手极分明。”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战争中将士们英勇作战的景象。即使是想要撤退,也需要转身面向敌人,以示决绝。而在远处观看那些挥舞兵器、英勇作战的情形,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英明与果敢。
“而今但得旌旗白,便可中原取次行。”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希望。即便是获得一面洁白无瑕的军旗,也足以让我们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继续前进。这不仅体现了对胜利的渴望,也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乐观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和平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独行至六通寺
山深息交游,独往寻僧庵。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伛偻应瞿昙。
院静无履声,微闻度檀楠。
长老信古德,耿悫致敬谦。
同居尽清修,不数前三三。
上堂俨夕课,龙吟起深潭。
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
皈依罪过身,惨怛人天含。
旁观敢赞叹,偷懈徒心惭。
方知设教力,历劫礼所担。
晚寻竹径归,回首情犹耽。
夜枕接瞻闻,寝寐同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