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俯空滩,溪深客到难。
幡影临流湿,钟声出谷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寺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联“古寺俯空滩,溪深客到难”描绘了寺庙坐落在高处,俯瞰着空旷的河滩,溪流深邃,来访者难以轻易到达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秘幽深的氛围。
颔联“浪疑南海涌,山作普陀看”运用比喻手法,将眼前的波浪比作南海的汹涌,将周围的山峦想象成普陀山的景象,既表现了海天一色的壮阔,也暗示了寺庙与佛教圣地的联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颈联“幡影临流湿,钟声出谷寒”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幡影在溪水中映照,仿佛被水汽所润湿,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色彩;而山谷中传出的钟声,清冷悠扬,给人以心灵的洗涤,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尾联“禅心如止水,元不碍风湍”总结全诗主旨,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禅心如同平静的水面,即使外界风起云涌,内心依然保持宁静,不受外界干扰。这不仅是对寺庙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修为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美的融合,以及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感悟和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纯净。
山蟠楚塞控三巴,谷口招寻此更嘉。
落日荒荒悲鸟道,炊烟漠漠隐人家。
参差月宇千峰合,窈窕云门一径斜。
蟹佩同君还北望,遥瞻紫气满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