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四寸今所无,闻有入海求大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爱美(ài měi)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对美的追求非常强烈,视美为生命所依赖的事物。
百金(bǎi jīn)的意思:形容价值极高或重要。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变化(bi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多种多样。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采薇(cǎi wēi)的意思:采摘薇草。比喻以微薄的物品或微小的成果自慰。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道气(dào qì)的意思:指道德品质高尚,具备崇高精神和道德力量。
二乘(èr chéng)的意思:指同样的错误或过失再犯,也指同样的错误的结果又一次出现。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贵耳(guì ěr)的意思:指对言辞严谨、高尚深奥的话语敏感,能够欣赏和理解高质量的言辞。
海底(hǎi dǐ)的意思:指深海的底部,也用来比喻事物隐藏的地方。
皓首(hào shǒu)的意思:指头发白,年老的样子。形容人年纪大。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结爱(jié ài)的意思:指因爱而结成的亲密关系。
讵可(jù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轻易接受或认同,多用于否定、拒绝或表示疑虑。
捐躯(juān qū)的意思:为了正义、国家或他人的利益而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灵物(líng wù)的意思:指具有神奇或超自然力量的物品,也可指能够激发人们灵感、情感或思考的事物。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闽越(mǐn yuè)的意思:指闽越两地,即福建和越南,也泛指南方地区。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明圣(míng shèng)的意思:明智而圣洁的品质或行为。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泥蟠(ní pá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困于泥沼中,无法自拔。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山采(shān cǎi)的意思:山中采集
涉险(shè xiǎn)的意思:涉险指冒险行事或涉及危险的境地。
圣君(shèng jūn)的意思:指君主具备圣明的品质,能够以德治国,使民众得到福祉。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天生(tiān shēng)的意思:与生俱来,天赋的,本性的。
伪人(wěi rén)的意思:指假装正直、善良的人,实际上却心怀恶意、行为不端的人。
卧海(wò hǎi)的意思:指船只在大海上停泊。
物变(wù biàn)的意思:
事物变化。《淮南子·泰族训》:“人之所知者浅,而物变无穷。”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之一:“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变。”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载物变,统之天文。”
无媒(wú méi)的意思:没有媒介,没有中间人
无伦(wú lún)的意思:毫无关系或者没有任何联系
希世(xī shì)的意思:形容极其罕见、难得一见的事物。
夜光(yè guāng)的意思:指在黑暗中发出光亮,比喻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指引或帮助。
越乡(yuè xiāng)的意思:离开故乡,到陌生的地方。
真伪(zhēn wěi)的意思: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区别,真实与假冒之间的对比
至宝(zhì bǎo)的意思:指非常珍贵、宝贵的东西或人。
自爱(zì ài)的意思:自己爱护自己,自重自爱。
作一(zuò yī)的意思:指做某种事情或从事某种职业,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地努力。
- 注释
- 夜光:指夜明珠,能在夜间发光的宝石。
四寸:形容夜明珠之大。
入海求大珠:到海中寻找大的珍珠。
大珠:巨大的珍珠。
自爱:自己珍爱,不愿轻易展现。
希世:稀世,非常罕见。
比明月:与明亮的月亮相媲美。
灵物:神奇的物品,这里指大珍珠。
变化讵可寻:变化莫测,难以追寻。
泥蟠:在泥中盘绕。
沙卧:躺在沙中。
海底沉:沉在海底。
曜乘十二乘:乘坐十二匹马拉的车炫耀,曜,炫耀之意。
七百金:极言价值昂贵。
越乡祈宝:在越地寻求宝物。
捐躯:舍弃生命。
无伦:无比,无与伦比。
真伪人莫分:真假难以分辨。
贵耳而贱目:重视听来的信息而轻视亲眼所见。
不及闻:没有听到的(信息)。
南山采薇子:比喻隐居的高士,薇,野菜,古人常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千里作一尉:远行千里只做了一个小官,尉,古代低级武官。
无媒:没有引荐的人。
- 翻译
- 如今世间难再见四寸夜明珠,听说有人入海去寻找巨大珍珠。
大珍珠自珍藏深海不肯露面,稀世之宝偶现犹如明月般璀璨。
神奇之物变化莫测难以追寻,多少人白头到老死在闽越之地寻宝未果。
珍珠深埋泥沙沉于海底,怎知它能触动美人的情意。
可叹乘坐豪华的十二匹马车炫耀,谁会怜惜那花费了七百金的黄金。
在越地寻求宝珠确实不易,历经艰险甚至舍命只为名与义。
天生的至宝自然无与伦比,为何真假人们却难以分辨。
自古重视听闻而轻视亲眼所见,恐怕你见到了也未必听得明白。
世间有那南山采薇的隐士,向来道行高深直凌云霄。
而今却远行千里只做一个小官,没有引荐无法向圣明的君主献宝。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之问的《潜珠篇》,创作于唐代。这是一首借咏古事而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的诗。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华美,是一幅关于珍珠与人世间真伪难辨、贵重易逝的图画。
诗中开篇即以“夜光四寸今所无”设定了一个缺乏珍奇之物的时代背景。接着,“闻有入海求大珠”展现了人们对于珍宝的渴望和探求。这里的大珠隐喻着难得的人才或美好事物,它“自爱潜不发”,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高洁自持、不愿轻易示人的品格。
诗人通过“希世一见比明月”强调了大珠的罕见与珍贵,而“灵物变化讵可寻,几人皓首死闽越”则表达了对于难以寻觅到的真诚和才华的怀念,以及对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人的哀悼。
接下来的“泥蟠沙卧海底沉,何知结爱美人心”描绘了一种深藏不露、被世人忽略的境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在之美与世俗眼光差距的感慨。
在“可怜曜乘十二乘,谁惜黄金七百金”中,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那些不被重视的才华和付出感到悲哀。随后的“越乡祈宝诚非易,涉险捐躯名与义”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守护道德的艰难与珍贵。
“天生至宝自无伦,如何真伪人莫分”一句深刻地指出了世间真假难辨的问题,而“古来贵耳而贱目,恐君既见不及闻”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中重听轻视的批评,以及对真正价值的担忧。
最后,“世有南山采薇子,自来道气凌白云。 今乃千里作一尉,无媒为献明圣君”表达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对理想领袖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出力。
《潜珠篇》通过对比珠宝与人世间真伪难辨,表现了诗人对于人才、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