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沉铁网将奇采,空把灵犀向海燃。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村鸡(cūn jī)的意思:指不懂世事、无知无识的人。
高眠(gāo mián)的意思:形容睡眠质量好,睡得很香。
耕凿(gēng záo)的意思:耕,指耕种农田;凿,指挖掘沟渠。比喻勤勉工作,刻苦耐劳。
官渡(guān dù)的意思:官渡是指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后来成为表示权力斗争、争夺控制权的象征。官渡也可以用来比喻关键时刻的决策或重要转折点。
火红(huǒ hóng)的意思:形容颜色非常鲜艳、明亮,也表示热情高涨、热烈激动。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灵犀(líng xī)的意思:指默契和心灵相通,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平时(píng shí)的意思:平时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时刻,与特殊时刻相对。
樵担(qiáo dān)的意思:指劳动者辛勤努力工作的形象。
声教(shēng jiào)的意思:指以声音教导人们,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启迪他人。
食天(shí tiān)的意思:指贪图享受、奢侈,不知节制。
时世(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的时代或社会环境。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夜夜(yè yè)的意思:夜晚连续的每一个晚上。
饮食(yǐn shí)的意思:指吃喝男女,即男女都需要吃饭喝水,是生活的基本需求。
瀛壖(yíng ruán)的意思:指海洋的广阔和深邃。
渔火(yú huǒ)的意思:指夜晚渔民在海上点燃的火光,比喻微弱的希望或指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生活场景。首句“瀛壖久已沾声教”,以“瀛壖”指代台湾,暗示台湾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接着,“耕凿共安饮食天”描绘了当地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渔火红摇官渡月,樵担绿破雉墙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红”与“绿”、“渔火”与“樵担”、“官渡月”与“雉墙烟”构成画面,生动展现了渔民在月光下捕鱼的忙碌景象和樵夫在晨雾中砍柴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谁沉铁网将奇采,空把灵犀向海燃”两句,通过“铁网”与“灵犀”的对比,表达了对台湾独特自然资源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台湾人民智慧的肯定。
最后,“夜夜花村鸡犬散,太平时世任高眠”描绘了夜晚宁静的乡村景象,鸡犬散落,人们在和平的年代里可以安心休息,体现了诗人对台湾社会安宁和谐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台湾美丽景色和和谐社会的欣赏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沈遵
群动夜息浮云阴,沈夫子弹醉翁吟。
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喜且惊。
宫声三叠何泠泠,酒行暂止四坐倾。
有如风轻日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
坐思千岩万壑醉眠处,写君三尺膝上横。
沈夫子,恨君不为醉翁客,不见翁醉山间亭。
翁欢不待丝与竹,把酒终日听泉声。
有时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为枕屏。
花间百鸟唤不觉,日落山风吹自醒。
我时四十犹彊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尔来忧患十年间,鬓发未老嗟先白。
滁人思我虽未忘,见我今应不能识。
沈夫子,爱君一樽复一琴,万事不可干其心。
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
《赠沈遵》【宋·欧阳修】群动夜息浮云阴,沈夫子弹醉翁吟。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喜且惊。宫声三叠何泠泠,酒行暂止四坐倾。有如风轻日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坐思千岩万壑醉眠处,写君三尺膝上横。沈夫子,恨君不为醉翁客,不见翁醉山间亭。翁欢不待丝与竹,把酒终日听泉声。有时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为枕屏。花间百鸟唤不觉,日落山风吹自醒。我时四十犹彊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尔来忧患十年间,鬓发未老嗟先白。滁人思我虽未忘,见我今应不能识。沈夫子,爱君一樽复一琴,万事不可干其心。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0267c675732fb48460.html
三犯渡江云/渡江云
冰溪空岁晚,苍茫雁影,浅水落寒沙。
那回乘夜兴,云雪孤舟,曾访故人家。
千林未绿,芳信暖、玉照霜华。
共凭高,联诗唤酒,暝色夺昏鸦。堪嗟。
澌鸣玉佩,山护云衣,又扁舟东下。
想故园、天寒倚竹,袖薄笼纱。
诗筒已是经年别,早暖律、春动香葭。
愁寄远,溪边自折梅花。
瑞龙吟.大石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留客住
嗟乌兔。
正茫茫、相催无定,只恁东生西没,半均寒暑。
昨见花红柳绿,处处林茂。
又睹霜前篱畔,菊散馀香,看看又还秋暮。忍思虑。
念古往贤愚,终归何处。争似高堂,日夜笙歌齐举。
选甚连宵彻昼,再三留住。
待拟沈醉扶上马,怎生向、主人未肯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