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亦无说,常照勿使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自(běn zì)的意思:从本质上说,本身
本体(běn tǐ)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实质或根本。
大乘(dà chéng)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所传授的教法,也泛指广大众生修行的道路。
凡夫(fán fū)的意思:指普通人,平凡的人。
佛子(fó zǐ)的意思:指对世事不争不抢,心境超脱的人。
空寂(kōng jì)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空荡无人的状态。
来去(lái qù)的意思:表示人或事物的到来和离去。
莫愁(mò chóu)的意思:不必担忧、不必忧愁
为真(wéi zhēn)的意思:真实无假,真相无疑。
无遮(wú zhē)的意思:没有遮挡,没有阻碍。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无问(wú wèn)的意思:没有问题,没有疑问
相求(xiāng qiú)的意思:相互寻求,互相请求。
行道(háng dào)的意思:指遵守道德规范,行为端正,品行良好。
一等(yī děng)的意思:最高级别或最高品质的等级。
执滞(zhí zhì)的意思:坚持固执而不顾事实变化。
- 翻译
- 大乘佛法的最高真理,本来就是没有遮掩和障碍的。
普通人执着于现象去追求,心中产生了固执和阻碍。
不执着于心念是真正的宗旨,空无一物的寂静是根本本质。
无需询问也不必解说,始终保持觉照,不要让它废弃。
修行的佛教徒已经走在道上,就不要再忧虑来去的轮回了。
- 注释
- 大乘:佛教的一个流派,强调普度众生。
一等义:最高的真理。
无遮闭:没有遮蔽,指真理直接显现。
凡夫:普通人,未证悟的人。
著相:执着于事物的表象。
执滞:固执和停滞不前。
无心:不执着于心念。
真宗:佛法的核心原则。
空寂:佛教中的空无和寂静。
无问亦无说:无需询问或解释。
常照:持续的觉察和洞察。
废:废弃,停止。
佛子:佛教徒,修行者。
行道:修行道路。
愁来去:忧虑生死轮回。
- 鉴赏
这首诗歌咏的是佛家禅理,其内容深入浅出,引导读者通向心灵的觉悟之路。
"大乘一等义,本自无遮闭"表明了大乘佛教的平等本质,没有任何障碍和区分。接着"凡夫著相求,心生有执滞"则指出了凡人的迷惑,他们因执着于外在的形象和概念而产生了阻碍。
诗人随后提醒我们"无心为真宗,空寂为本体",这里的“无心”并非没有心,而是超越了对世间法的执著,达到了一种清净无념的状态。"空寂"则形容心灵的宁静与纯洁,这正是佛教中追求的本质。
"无问亦无说,常照勿使废"意味着在这种境界中,不需要言语和提问,因为真理常常照耀,不会有遗漏。最后"佛子行道已,更莫愁来去"告诫修行者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就不必再为世间的往来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领悟和对心灵觉醒之路的指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庚戌正月仆有金陵之行而商翁将归高安同舟至湄湘留数日不能相违夜宿王氏甥西斋吹箫酌酒为别夫倾盖相逢犹有分携之感况平生故人耶书此以见眷恋之情耳
鸾箫缓引酒重倾,夜久灯花陊玉罂。
君向云山我朝市,江城风雨倍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