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言悍妇杀鹦由,母为逐之乡里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闭口(bì kǒu)的意思:闭住嘴巴,不再说话。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雕笼(diāo lóng)的意思:雕笼指的是精巧而奢华的鸟笼,比喻人过于注重外表的虚荣心态。
翻尔(fān ěr)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态度、行动突然改变,经历了转变。
复言(fù yán)的意思:指多次重复相同的言论或主张。
悍妇(hàn fù)的意思:指性格强悍、脾气暴烈的女人。
何有(hé yǒu)的意思:没有什么,没有的事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见疑(jiàn yí)的意思:受到怀疑或质疑
娇养(jiāo yǎng)的意思:指过分宠爱或溺爱某人,导致其性格软弱、缺乏独立能力。
解人(jiě rén)的意思:指对人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开口(kāi kǒu)的意思:指开口说话或开口要求。
陇头(lǒng tóu)的意思:陇头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处于领先地位或是最重要的位置。
人方(rén fāng)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对待、相互交往的态度和方式。
时主(shí zhǔ)的意思:指掌握时机、把握时势的人。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微禽(wēi qín)的意思:微小的鸟类
无已(wú yǐ)的意思:没有止境,无法满足
无仪(wú yí)的意思:没有礼仪、失去礼貌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新妇(xīn fù)的意思:指新婚的女子或新婚的妻子。
妖姬(yāo jī)的意思:妖姬是指美丽而危险的女子,通常用来形容妖娆、狐媚的女性。
鹦语(yīng y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模仿别人的声音,不真实、虚伪。
鹦鹉(yīng wǔ)的意思:指人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动作,缺乏真实性和创造力。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主母(zhǔ mǔ)的意思:指家庭中掌管家务、管理家庭的女主人。
- 注释
- 有鸟有鸟:强调有所谓的鸟。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语的鸟。
雕笼:雕刻精美的鸟笼,表示待遇好。
解人语:能理解并模仿人的话语。
私所闻:私下里听到的事情。
妖姬:妖媚的姬妾。
暗欺主:暗中欺骗主人。
方惑:正在困惑。
翻见疑:反而起了疑心。
趁归:趁着回去的时候。
陇底:田野或山陇之下。
双翅垂:形容鹦鹉被捉时的样子。
山鸦野雀:比喻无知的旁观者。
怪:感到奇怪。
竞噪:争相嘈杂叫喊。
争窥:争着偷看。
无已时:没有停止的时候。
隋朝陇头姥:指代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中的老妇人,隋朝时期,地点在陇头。
娇养:宠爱地饲养。
双鹦:两只鹦鹉。
嘱新妇:叮嘱新婚的媳妇。
妇无仪:媳妇行为不检点,不符合礼仪。
悍妇:凶悍的妻子。
杀鹦:杀死鹦鹉。
欺主母:欺瞒主母。
不复言:不再说话。
母问:主母询问。
何太久:为什么这么久。
悍妇杀鹦由:悍妇杀害鹦鹉的原因。
母为逐之乡里丑:主母因此驱逐了悍妇,使其成为乡里的耻辱。
当时主母信尔言:当时的主母相信了你(鹦鹉)的话。
顾尔微禽:考虑到你这卑微的小鸟。
命何有:你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
今之主人翻尔疑:现在的主人反而怀疑你。
何事:为什么。
漫开口:随意开口说话。
- 翻译
- 有只鸟儿名叫鹦鹉,养在精美的笼中能解人意说话。
主人曾经问它私下里听见了什么,鹦鹉便说起妖媚姬妾暗中欺瞒主上。
主人正疑惑反过来又对鹦鹉起了疑心,趁着鹦鹉飞回陇地时双翅下垂将其捉住。
山间的乌鸦和野雀奇怪鹦鹉的话语,竞相吵闹窥视没有停歇的时候。
你没听说隋朝时陇头的老妇人,娇养了两只鹦鹉并嘱咐新媳妇。
一只鹦鹉曾说媳妇行为不端,凶悍的媳妇杀了鹦鹉又欺瞒主母。
另一只鹦鹉闭口不再说话,主母问它为何这么久都不言语。
鹦鹉说是因为凶悍的媳妇杀了它的缘故,主母因此驱逐了那恶妇使乡里都知道她的丑行。
当时那位主母相信了鹦鹉的话,看在你这小小禽鸟的面上那恶妇的命又算什么。
而今的主人反而对你起了疑心,为什么你在笼中还随意开口说话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一只会模仿人语的鹦鹉,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欺骗与误信。诗中主人对养在雕笼里的鹦鹉产生了怀疑,因为它曾经说出过妖姬欺骗主人的真相,这让主人感到困惑。在山野间的鸟儿们也开始议论这只鹦鹉的话语,似乎是在竞相传播着某种消息。
诗人通过历史上的隋朝陇头姥养双鹦的故事,深化了主题。其中一只鹦鹉曾经说出主妇无礼仪之言,被悍妇杀害,另一只则闭口不语。母亲询问时,它揭露了悍妇的罪行,而母亲却信以为真,将悍妇逐出家门。
最后,诗人反问当今的主人,为何会对笼中鹦鹉的话产生怀疑,又为何要让它在笼中自由开口。这里似乎是在指责或讽刺主人对待这只鹦鹉的态度,或者是对社会上类似事件的反思。
诗中的语言流畅,意象丰富,通过鹦鹉这一特殊元素,探讨了人类的信任与欺骗、真相与误解等深刻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