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转应曲·其十五》
《转应曲·其十五》全文
清 / 樊增祥   形式: 词

秋雁。秋雁。飞过玉河南畔。天孙书问黄姑

识得滋味无。无味。无味。拥髻灯前低睡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低睡(dī shuì)的意思:形容睡得很浅或不安稳。

河南(hé ná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不移动、不变动、不发展。

黄姑(huáng gū)的意思:黄姑指的是以黄为底色的姑娘,比喻容貌丑陋的女子。

识得(shí de)的意思:指能够认识、理解某种事物或情况。

书问(shū wèn)的意思:指通过读书和提问来获取知识,形容求学刻苦认真。

天孙(tiān sūn)的意思:指君主的后代或王室的子孙。

无味(wú wèi)的意思:指缺乏味道或乏味无聊。

拥髻(yōng jì)的意思:指依偎在髻上,表示亲昵、依赖、依偎、依靠。

玉河(yù hé)的意思:指银河,比喻辽阔无垠的宇宙。

滋味(zī wèi)的意思:指食物的味道,也用来形容事物的特殊感受或体验。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诗人樊增祥所作的《转应曲》(其十五)中的片段。它以秋雁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寂寥的秋夜画面。"秋雁。秋雁。飞过玉河南畔",通过反复咏叹秋雁,表达了季节更替和离别之感。"天孙书问黄姑",这里的"天孙"和"黄姑"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织女和牵牛星,诗人借此寓言表达人间夫妻或情侣间的相思之情。

"识得愁滋味无。无味。无味。"诗人借秋雁的视角,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愁苦和无奈,这种愁绪仿佛无处不在,没有味道,却又沉重无比。最后两句"拥髻灯前低睡",则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灯下,愁绪满怀,只能拥着发髻默默入睡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寂寞与哀伤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通过对秋雁的描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深深怀念。

作者介绍
樊增祥

樊增祥
朝代:清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
猜你喜欢

旅鼓浪屿口占

孤悬海外拟瀛洲,绿水无痕万古流。

捲浪腥风悲夜雨,挑灯醉月泛江舟。

洞天一碧群峰应,岛屿遥临四面收。

大地茫茫成古迹,青山有约再来游。

连朝细雨挟潮飞,春色阑珊映四围。

屋小草深连座绿,天空水白烂晴晖。

山川不老沧桑幻,风景依然人事非。

今日登临何所感,一腔热血付炎煇。

劫后登楼此日初,无成往事半荒疏。

更残花露穿窗湿,夜静诗心伴火虚。

烟雨半村山市小,风云一角海天舒。

我来不作繁华梦,旅况无聊淡自如。

(0)

送仲焕入颍诗

好个石城无分到,问君此去意如何。

一江春水竹叶酒,万点青山佛髻螺。

闻道楚宫俱泯灭,祇应郢邑亦疑讹。

直须索取图经看,莫只听他白雪歌。

(0)

题慈德寺颐堂为长老宗颢作

龙隐岩前忽转头,翛然瓶锡此淹留。

十方法界元无限,一片心田自有秋。

草木曲躬归白足,江山依位拱青眸。

我来不问西来意,独喜茶香啜满瓯。

(0)

屏山草堂四咏·其一鹭洲钓月

维扬乔木翰林家,底事投閒钓鹭沙。

真隐每嫌劳物色,烟波深处足生涯。

(0)

题径山寺

翠拔群山外,连天势未休。

云迷飞鸟道,雨出古龙湫。

僧在深云定,香和杳霭浮。

人间游不到,台殿自清秋。

(0)

幽州马客吟歌辞·其三

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

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