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心如焚,祷神诚以默。
谁谓郧土偏,天高无感格。
不忒(bù tè)的意思:不变、不偏、不错。
常令(cháng lìng)的意思:指常常教导人的言行,常常提醒人应该注意的事情。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督抚(dū fǔ)的意思:督抚是指官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和统治一定地区。
感格(gǎn gé)的意思:指感受到某种情感或思想的冲击。
旱作(hàn zuò)的意思:旱作指的是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农作物种植。这个成语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下进行工作或生活。
划然(huá rán)的意思:形容人的神情或态度突然改变。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食报(shí bào)的意思:指因为做了坏事而遭受到应有的惩罚或报应。
无感(wú gǎn)的意思:没有感觉或没有反应。
矣哉(yǐ zāi)的意思:表示肯定、赞叹或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气词。
雨旸(yǔ yáng)的意思:形容雨水连绵不断,持续不停。
迂腐(yū fǔ)的意思:指思想、行为保守,不开明,不灵活。
云雾(yún wù)的意思:形容山间、水面等被云雾覆盖,景色模糊不清。
众心(zhòng xīn)的意思:指众人的心意或共同的意愿。
作贼(zuò zéi)的意思:指行为不端,行为不义的人。
这首诗是明代王缜所作的《遣官郧阳西门外山川坛祈晴及雨有感》。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表明自己虽为督抚,却实为迂腐之人,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之情。接着描述了春季雨水过多,夏季干旱严重的情景,以及自己内心的焦虑与祈祷。
“划然云雾开,开久复霖霢。”这两句描绘了云雾突然散去,随后又下起了绵绵细雨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天气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上天恩泽的感激之情。
“雨旸各随应,常令诚不忒。”这句话强调了雨水和阳光按照自然规律适时出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上天公正的信仰。
“山川神矣哉,食报众心怿。”诗人赞美山川之神,认为它们能够接受并回报人们的祭祀,使人心中感到愉悦。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感恩之心。
最后,“谁谓郧土偏,天高无感格。”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郧阳之地的山川神灵似乎难以感应到人们的祈祷?这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感慨,表达了对上天公正性的质疑或对人间善恶不公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上天的虔诚信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山川神灵的崇拜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元化运天地,硕辅须英雄。
草昧若无侯,大业何由隆。
匡时各有人,如云附飞龙。
二八赞虞庭,胥靡翊殷宗。
周公出天属,鼓刀应非熊。
为猷苟切施,疏贱靡不庸。
下世忺举肥,斥异多引同。
岂乏倜傥士,无媒终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