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识非幻者,无欣亦无恶。
《示学人三十首·其十七》全文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名为《示学人三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中探讨了善恶观念的本质与价值。
首句“为恶祇自残”,指出行恶之人最终只会伤害自己,暗含因果报应的思想。接着,“为善亦有数”则提出行善也有其规律性,暗示善行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其内在逻辑和必然性。
“善恶皆幻生,劳劳成今古”这两句进一步阐述善恶的概念并非绝对,而是相对和变化的。善恶如同幻象,随时间流转而显现或消失,强调了世间万物的无常性和相对性。
最后,“若识非幻者,无欣亦无恶”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诗人认为,如果能认识到超越善恶的真理,即非幻之境,则无需对善恶持有任何情感倾向,因为一切皆已超脱于二元对立之外。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善恶观念的局限性,鼓励追求超越世俗善恶的更高境界。通过诗人的智慧启迪,读者得以在心灵深处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