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道菩提难,菩提亦不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拘(bù jū)的意思:不受限制,不受拘束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财色(cái sè)的意思:形容贪恋财物和色情的欲望。
常随(cháng suí)的意思:经常跟随、常常相伴
称心(chèn xīn)的意思:指心中所愿,符合心意。
出外(chū wài)的意思:离开家乡或原来的地方,到外地去。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寂绝(jì jué)的意思:形容非常寂静孤独,没有任何声音和生气。
家计(jiā jì)的意思:家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计划。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旧知(jiù zhī)的意思:旧时的熟人或旧日的朋友。
了见(le jiàn)的意思:指明白、看透、了解清楚。
六六(liù liù)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顺利,一切顺风顺水。
毛头(máo tóu)的意思:指头发稀疏、稚嫩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年纪小、经验不足的人。
明了(míng liǎo)的意思:明白,清楚
名闻(míng wén)的意思:指名声远扬,广为传播的声誉。
涅槃(nièpá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涅槃,意为熄灭痛苦,脱离轮回。
奴婢(nú bì)的意思:指被人奴役、压迫的人。
破除(pò chú)的意思:消除、去除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前后(qián hòu)的意思:指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求知(qiú zhī)的意思:渴望学习知识,追求知识的渴求。
却归(què guī)的意思:表示事物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归宿。
三涂(sān tú)的意思:指一种三次涂抹的技法,比喻重复多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审思(shěn sī)的意思:审思意为仔细思考、深入思索。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失却(shī què)的意思:失去、丧失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外求(wài qiú)的意思:指通过外部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无踪(wú zōng)的意思:没有踪迹,无处可寻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相关(xiāng guān)的意思:有关联或有关系的意思。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一群(yī qún)的意思:指一起聚集在一起的一批人或物。
远离(yuǎn lí)的意思:远离指离开或避开某人或某事物,不与其有任何关联。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知足(zhī zú)的意思:知道满足,知道知足常乐。
知识(zhī shí)的意思:指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广博,涵盖面广,深度深。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自安(zì ān)的意思:指自己安心、安逸、安稳。
踪迹(zōng jì)的意思:指追踪的痕迹或线索。
走向(zǒu xià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大丈夫(dà zhàng fu)的意思:指有男子气概、胸怀坦荡、有担当的男人。
三十六(sān shí liù)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握。
- 注释
- 无事:指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
失却:失去。
觅:寻找。
旧知识:过去的智慧或经验。
寂绝:寂静无声,踪迹全无。
审思:仔细思考。
涅槃:佛教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大丈夫:古代对有地位、有担当男子的称呼。
家计:家庭财产或生计。
奴婢:仆人或奴隶。
三涂苦:佛教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名闻:名声或声誉。
- 翻译
- 无事之时失落了本心,出门寻找答案。
询问旧日的智慧,却已杳无音信。
回到厅堂深思熟虑,改变世人内心的安宁。
无法外出获取新知,就在家中寻求解脱。
大丈夫曾拥有,如今失去一切,家业荡然无存,只为赎回一群奴隶。
六个奴隶,每个都有六口之家。
总计三十六人,常伴我左右。
我不限制他们,他们也不敢擅自离开。
如果说修行不易,其实修行并非难事。
欲望少、知足常乐,远离财富和美色,内心自然安定。
清楚明白三途苦的真相,世间名声与我无关。
-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佛学修养较深的诗人所作,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平淡场景,表达了对禅理的理解和追求。开篇“无事失却心,走向门前觅”表明诗人在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顿,而这种宁静并非外求所得,而是要从日常生活中体悟出来。
“借问旧知识,寂绝无踪迹”则是在探讨传统智慧与个人经验之间的关系,似乎在告诫我们不要过分依赖外在的知识,而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却归堂上审思看,改却众生称心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中,在静思中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通过这种内省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
“不能出外求知识,自向家中入涅槃”进一步强调了内在修行的重要性。涅槃是佛教中的概念,意味着超脱生死轮回、达到解脱的境界。在这里,诗人通过将其与家中相联系,表达了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大丈夫,昔日有,今日无,家计破除尽,赎得一群奴。奴婢有六人,一人有六口。六六三十六,常随我前后。”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解脱态度的描写。大丈夫通常指的是具有伟大志向和勇气的人,但这里似乎更多地表达了一种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对家庭责任的释然。赎得奴婢,可能象征着诗人在精神上的自我解放。
“若道菩提难,菩提亦不难”中的“菩提”是梵语“Bodhi”的音译,意为觉悟或智慧。这句话表达了对佛教中智慧和觉悟的追求,并且认为这种追求并非遥不可及。
最后,“少欲知足毛头宽,远离财色神自安。分明了见三涂苦,世上名闻不相关。”则是诗人提倡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以及对精神解脱的追求。在这里,“毛头”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出家修行者,而“分明了见三涂苦”则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烦恼的洞察力,认为世间所谓的名闻利养并非真正的幸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和佛学理念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修行和超越尘世束缚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