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悟公禅室》
《题悟公禅室》全文
唐 / 陆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临坛付法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付法(fù fǎ)的意思:指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或判决。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若下(ruò xià)的意思:形容非常谦虚谨慎,态度低下。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下人(xià rén)的意思:指低下的身份、地位或职位。

芸阁(yún gé)的意思:指文学才华出众的人或文学作品优秀的地方。

注释
临坛:指在佛坛或道场传授佛法。
付法:传授佛法或教义。
十三春:十三个春季,表示时间长久。
家本:家族根源。
长城若下人:可能指代长城附近的人,也可能象征着古老而有根基的家族。
芸阁:古代藏书之处,这里可能指有学问的青年。
少年:年轻的学者。
应不识:可能不知道,表示对前生身份的推测。
南山钞主:可能是某个著名的古籍抄写者或收藏者,南山可能象征南方或者高处。
前身:指过去的转世或身份。
翻译
在坛上传授佛法已经十三个春天
我家本源可以追溯到长城附近的居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畅的作品,名为《题悟公禅室》。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传承的一种敬仰与自谦之情。

"临坛付法十三春" 表明了悟公在其禅室内已经度过了十三个春天,不仅是在时间的积累,更是精神修为上的沉淀。"家本长城若下人" 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长城作为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建筑象征,这里用来比喻悟公禅室的位置,也暗示了其精神世界的宏大。

"芸阁少年应不识" 中的“芸阁”常指书房或学府,而“少年”则可能指代那些年轻的僧侣或学者。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于悟公禅室中的深奥佛法,外界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学子们可能难以理解。

"南山钞主是前身" 这一句,"南山"有时被用来指代佛教圣地或高僧居住之所,而“钞主”则是一种记录、整理经典的工作。这里诗人自称为"前身",可能是在表达自己与悟公之间在佛法修持上的某种精神联系,或许是说他曾经也是那位负责整理佛教经籍的高僧。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陆畅对于悟公禅室及其主持者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佛法传承的一种自谦与归属感。

作者介绍

陆畅
朝代:唐   籍贯:吴郡吴县(今苏州)   生辰:约公元820年前后在世

陆畅(约公元820年前后在世)字达夫,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年前后在世。初居蜀,尝为蜀道易一诗以美韦皋。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进士第。时皋已没,有与之不悦者,诋所进兵器皆镂“定秦”字。畅上言“定秦”乃匠名,由是议息。为皇太子僚属。云安公主出降,畅为傧相,才思敏捷,应答如流。因吴语为宋若华所嘲,作《嘲陆畅》一诗。后官凤翔少尹。陆畅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猜你喜欢

初闻湖南蛙声成三诗·其一

杏花杨柳傍清明,淡沲风光画不成。

春到此时须急赏,绕堤今夜有蛙声。

(0)

春暮泛微水中流有作

微江春水绿于蓝,两岸花开雪满岩。

纵棹中流望山顶,晴云如絮乱毵毵。

(0)

继韵书胡氏孝思亭

举世针磁觅秀峰,争从窀穸问穷通。

喜君笃孝诚尤至,追想慈颜事已空。

积毁到今犹瘠立,因知卓行不雷同。

当时甘旨庭闱念,应向庐前叹树风。

(0)

送贺子忱漕闽

上蔡旧名士,中台令望郎。

行驰封传宠,路向七闽长。

山水闻清远,官曹试暇皇。

遥怜荔枝熟,虚馆进风凉。

(0)

春日

老去仍羁旅,逢春非我春。

物华随意别,感慨与时新。

柳重将迎客,花然似笑人。

十年忧国泪,依旧洒衣巾。

(0)

题竹

山溪荦确雾冥冥,瘦笋初从石罅生。

开图细想经过地,记得南山步晚晴。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