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县虽加赈,经临倍切情。
贷种休偿责,兴锄莫误耕。
倍切(bèi qiē)的意思:倍加切割,形容切割得非常细小。
偿责(cháng zé)的意思:偿责是指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并加以补偿,弥补过失或债务。
过厚(guò hòu)的意思:形容厚度超过正常或合适的程度。
欢忭(huān biàn)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充满喜悦的样子。
马前(mǎ qiá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或行动的先后次序颠倒。
切情(qiē qíng)的意思:指对事情或情感的处理非常细致、周到。
推行(tuī xíng)的意思:推动并实施某种政策、计划或措施。
恤民(xù mín)的意思:关心百姓,怜悯民众。
灾歉(zāi qiàn)的意思:表示因灾祸或过失而道歉或承担责任。
咨尔(zī ěr)的意思:咨尔是一个形容词,指一个人言辞谦虚,态度谨慎,非常小心谨慎的样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写给总督黄廷桂的,主题是关于救灾与民生的关怀。诗中充满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官员执行政策的期望。
首句“三县虽加赈”,点明了在三个县份进行了救济行动,但紧接着“经临倍切情”一句,表达了这种救助行动对于当地民众来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深切关怀。这体现了皇帝对人民疾苦的体恤之心。
“恤民宁过厚,咨尔善推行”两句,强调了对民众的关怀不应有丝毫的吝啬,希望黄廷桂能够妥善地执行这些政策,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真正惠及百姓。
“贷种休偿责,兴锄莫误耕”则直接指出了在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性,鼓励农民们不要因为借贷而担忧偿还,应积极投入农事,不耽误春耕。这是对农业生产基础的重视,也是对灾后重建的迫切期待。
最后,“所怜灾歉后,欢忭马前迎”描绘了一幅灾后民众欢欣鼓舞迎接官员的画面,既表现了百姓对政府救灾行动的认可和感激,也反映了社会秩序在灾害之后逐渐恢复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官员执行救灾政策的严格要求,展现了封建社会皇权与民间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