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头(dà tóu)的意思:指数量或金额较大的一部分。
大家(dà jiā)的意思:大家通常指众人,表示集体或群体。也可用来指代各个方面的人或事物。
火粒(huǒ lì)的意思:火苗的小颗粒。形容事物微小、细碎。
酒瓮(jiǔ wèng)的意思:指一个人喝酒喝得很多,像酒瓮一样无底。
鹿茸(lù róng)的意思:指人的发丝,也比喻人的头发。
绵絮(mián xù)的意思:绵绵不绝的絮语
木瓜(mù guā)的意思:指人的脑袋或头颅。
纳贡(nà gòng)的意思:指古代国家或地区向中央政权献贡物或贡品。
男女(nán nǚ)的意思:男性和女性
盘瓠(pán hù)的意思:形容饭菜丰盛。也用来比喻事物充实、丰富。
裙衫(qún shān)的意思:指女性的衣物,也可用来形容男子柔弱、娘娘腔。
绒绣(róng xiù)的意思:比喻文辞华丽,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赛社(sài shè)的意思:比赛、竞争
收成(shōu chéng)的意思:指农作物成熟后的收获,也比喻工作或事业的成果。
绣花(xiù huā)的意思:形容做事过于讲究细节,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
- 鉴赏
这首《徭歌》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风俗与民间祭祀活动的场景。诗中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首先,“盘瓠荒祠盘瓠峒,诸徭男女歌相送。”开篇即点出了地点——盘瓠峒,这里居住着徭族人民。他们以歌声相送,既表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族群间的亲密关系。盘瓠,传说中的英雄犬,此处象征着守护与保护的力量。
接着,“裙衫染黑大家同,绒绣花连大头凤。”描述了徭族人民的服饰特点,黑色的裙衫与精致的绒绣花图案,以及独特的头饰,展现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色。这不仅是一种装扮,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反映出族群的文化认同。
“峰田火粒早收成,为赛社王多酒瓮。”描绘了徭族人民在丰收季节举行祭祀活动的情景。他们通过庆祝丰收来感谢神灵的庇佑,并以此加强社区内的团结。酒瓮的多寡,反映了祭祀的规模和人们对神灵的虔诚程度。
“山狸肌作木瓜香,竹鼬肉如绵絮松。”这两句通过比喻,赞美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山狸的肉有着木瓜的香气,竹鼬的肉如同绵絮般柔软,形象地展示了食物的美味与自然界的丰富。
最后,“官催刀税到兰和,绝嫩鹿茸先纳贡。”揭示了徭族人民在面对官府征税的压力下,仍不忘向朝廷进贡珍贵的鹿茸。这既体现了他们对传统秩序的尊重,也反映了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地方民族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徭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以及与外界的互动,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董理问复职二首·其二
通印子鱼珍味别,石首蛎房同馔列。
南州海错不论钱,公乎归来云日边。
闽囝家家唤郎罢,双引旌旗马前迓。
荔子丹红榕树阴,熏风洒洒冰雪襟。
藩阃清平民讼少,鹦鹉呼名清梦晓。
碧筒频劝阿蛮歌,问公此乐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