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坌山作·其二》
《坌山作·其二》全文
清 / 朱景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霰]韵

不到普陀岩,普门身忽现。

万古潮音,自此十方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潮音(cháo yīn)的意思:指声音悦耳动听,如流水潺潺,如潮水涌动。

海潮(hǎi chá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或潮流。

普陀(pǔ tuó)的意思:指佛教普陀山,也可用来比喻佛教的道场或者佛教的圣地。

普门(pǔ mén)的意思:普遍的门道,广泛的知识。

十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海潮音(hǎi cháo yīn)的意思:指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比喻声势浩大、声音洪亮。

鉴赏

这首诗《坌山作(其二)》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通过“不到普陀岩,普门身忽现”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普门示现”概念,表达了超脱世俗、心灵升华的主题。

“不到普陀岩”,普陀岩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观音菩萨有着密切的联系。诗句中的“普陀岩”象征着修行的圣地或精神的归宿。诗人以“不到”这一否定形式,暗示了某种未达到的精神境界或目标。

“普门身忽现”,“普门”是佛教术语,意为普遍显现,即观音菩萨能以各种身相显现于世间,救度众生。这里的“普门身忽现”则意味着在不经意间,诗人仿佛直接体验到了普门示现的力量,即在心灵深处突然领悟到某种真理或超然之境。这种体验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直接触及到精神层面的觉醒和升华。

“万古海潮音,自此十方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海潮音象征着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或宇宙真理的声音。诗人将这种声音与时间的无尽(“万古”)和空间的广阔(“十方遍”)相结合,强调了这种真理或觉醒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它不仅存在于过去、现在,也将遍及未来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指引众生心灵航向的永恒灯塔。

综上所述,《坌山作(其二)》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超越、心灵觉醒的深刻感悟,以及这种觉醒对个体乃至整个世界的深远意义。

作者介绍

朱景英
朝代:清   字:幼芝   籍贯:湖南武陵

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乾隆十五年解元。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尝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日札》、《畬经堂集》、《研北诗馀》
猜你喜欢

梅溪徙居吾乡北山下·其二

故人为籴罢,薄日杖藜明。

天外飞鸿影,山中落木声。

一枝栖月静,万事付云轻。

只指梅花畔,留桥略彴行。

(0)

题度仪堂四首·其一

屡赏中秋月,山堂亦怅哉。

暂居行百日,常觉近三台。

大木声深夜,脩篁荫静阶。

倘非能自度,何以见归来。

(0)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其五

湘江岁晚水清浅,橘洲霜后犹青葱。

归舟著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疏钟。

(0)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二

公卧百尺楼,馀子可下瞰。

我每奉谈麈,汲古得深探。

身外皆为馀,此道要无憾。

从渠梅雨天,阴晴递明暗。

(0)

送少隐兄赴兴元幕·其一

出手宁嫌晚,论心本不欺。

五年江左客,万里故园思。

肯枉洞庭棹,来寻棠棣诗。

固知名义重,岂但慰朝饥。

(0)

和杨教授·其二

客少从蒿长,居深懒户开。

孤城岁云莫,瘦马子能来。

长策怜葵向,新诗更雨催。

相看前日事,此首忍重回。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