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诗偶师意,望梧颇识秋。
一如董书杜,石浦怀深湫。
天瓶揭其义,眼巨言不浮。
而我此何为,哓辩劣与优。
徒因付名山,聊记曾一游。
终非所当勤,当勤如舜忧。
钗头(chāi tóu)的意思:指妇女梳妆时用来固定头发的发饰,比喻事物的小部分。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非圣(fēi shèng)的意思:非常聪明,智慧出众。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貌相(mào xiāng)的意思:指外貌、相貌。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摹帖(mó tiē)的意思:摹写字帖,模仿他人的字迹。
圣教(shèng jiào)的意思:指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或团体。
诗偶(shī ǒu)的意思:指诗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如同偶像一般受人崇拜和追捧。
仰山(yǎng shān)的意思:指仰望高山,形容景物高耸壮丽。
一如(yī rú)的意思:与……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云烟(yún yān)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样子,比喻事物隐约不清、虚幻不实。
真迹(zhēn jì)的意思:真实的作品、真实的手迹
作者(zuò zhě)的意思:指写文章、著作的人,也可指创作诗文、书画等艺术作品的人。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书和苏轼过溪桥诗毕复成一首仍用其韵》。诗中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前人作品的敬仰之情。
首句“摹帖无少似,仰山还隔邱”,表达了对书法模仿的困难,即使努力模仿也难以达到原作的神韵,如同仰望高山,却只能看到山丘。接着,“书诗偶师意,望梧颇识秋”则说明了在书法创作中,灵感与意境的重要性,就像通过梧桐树感知秋天的到来。
“一如米临唐,慑于真迹留。一如董书杜,石浦怀深湫”部分,以米芾、董其昌等书法大家的作品为例,强调了对经典作品的敬畏之心,以及在创作时对大师风格的借鉴与学习。
“貌相非圣教,痕乃同钗头。天瓶揭其义,眼巨言不浮”则进一步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关系,指出真正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表面的模仿,更在于内心的理解与表达。
最后,“而我此何为,哓辩劣与优。迹藏作者三,亦共云烟流。徒因付名山,聊记曾一游。终非所当勤,当勤如舜忧”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书法水平的谦逊态度,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持续追求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