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予何所事,饥餐与倦眠。
我欲杜吾口,忘言玄更玄。
本自(běn zì)的意思:从本质上说,本身
出岫(chū xiù)的意思:指人物出山,开始活动或发挥才能。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倦飞(juàn fēi)的意思:形容疲劳不堪,筋疲力尽。
栖鸟(qī niǎo)的意思:指暂时栖息在某个地方的人或事物。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三才(sān cái)的意思:指智慧、才能和品德三者的完美结合。
所事(suǒ shì)的意思:指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务。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象数(xiàng shù)的意思:比喻事物的数量庞大,超过计数能力。
有相(yǒu xiāng)的意思:指有某种特定的样子、特征或特点。
在三(zài sān)的意思:表示在某个时间点或某种情况下,发生了三次相同的事件或情况。
真诠(zhēn quán)的意思:真实地阐释或解释事物的真实本质或真相。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这首诗《示郑天台山人》是明代邹元标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及修行的独到见解。
首联“身在三才中,学超象数先”开篇即点明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以及追求学问超越常规的境界。三才指的是天地人,暗示着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宏大并存,而“学超象数先”则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超越了常规的数学计算层面,触及到了更为深奥的精神世界。
颔联“有相终为幻,无为本自然”进一步阐述了对世间现象的理解。有相即是有形的存在,终归虚幻不实;无为则是事物的本质状态,自然而然,不受外力影响。这反映了道家哲学中对于“道”的理解,即万物遵循其自然规律,无需人为干预。
颈联“问予何所事,饥餐与倦眠”以日常生活场景入诗,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实则蕴含了对修行生活的深刻体悟。诗人以“饥餐”和“倦眠”来比喻修行过程中的日常起居,强调了修行并非脱离现实,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领悟。
尾联“流云闲出岫,栖鸟倦飞还”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流云悠闲地从山间飘过,栖息的鸟儿疲惫时便飞回巢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修行者内心平静、回归本真的象征。最后一句“万物皆如此,谁能悟真诠”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如此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真理呢?
末尾“我欲杜吾口,忘言玄更玄”则表明了诗人对语言表达的反思。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甚至语言本身也可能成为理解真理的障碍。因此,他想要闭口不言,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示郑天台山人》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及修行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猗嗟凫氏久不作,乾明寺钟奚制度。
冶金为池粲于铄,圆范胚腪囿宵貌。
雷文庚庚外周郭,浦牢上呀犍两角。
扣之响荅佛鬼愕,曰聪曰聩俾有觉。
登之崇虡度之阁,千年悬象兔蚀剥。
昭兹铭言著金错,至正庚寅四月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