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州观察漫相羁,朝为赐赵暮为李。
削官削姓岂堪惩,称帝称王终莫止。
声罪犹闻遵顼师,戎人反抱华人耻。
保安(bǎo ān)的意思:指保护安全、维护秩序的人员。
编年(biān nián)的意思:按年份顺序编排的历史记录
秉常(bǐng cháng)的意思:秉常指坚持正义、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伯祖(bó zǔ)的意思:指兄长的儿子,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称帝(chēng dì)的意思:指一个人自称帝王,意味着妄自尊大、独断专行。
传世(chuán shì)的意思:传世是指某种事物或文化作品流传下来的传统或经典,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价值。
从兹(cóng zī)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从此以后
胆破(dǎn pò)的意思:形容胆量极度恐惧,胆子被吓碎了。
更名(gēng míng)的意思:改变名字
古胡(gǔ hú)的意思:指古代的胡人,泛指外国人或外族人。
观察(guān chá)的意思:仔细地看,留心地看
归土(guī tǔ)的意思:指人死后归于土地,意味着人生短暂,生命终将消逝。
国恩(guó ēn)的意思:国家的恩德或恩惠。
寒胆(hán dǎn)的意思:形容非常害怕,胆子冷得发抖。
华人(huá rén)的意思:指中国人或华侨。
家鸽(jiā gē)的意思:家中的鸽子,比喻不出门、不见世面的人。
坚垒(jiān lěi)的意思:指坚固的城墙或防御工事,比喻坚强的阵线或坚定的信念。
戒子(jiè zǐ)的意思:戒子指戒指,也可以泛指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在成语中,戒子常常用来比喻警示或劝诫的作用。
累叶(lèi yè)的意思:累叶形容事物繁多、层叠重叠。
蒙古(méng gǔ)的意思:指被蒙蔽、欺骗。
灭国(miè guó)的意思:摧毁一个国家或者帝国。
乔梓(qiáo zǐ)的意思:指人们精心筹划、周密安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行动。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入朝(rù cháo)的意思:指官员进入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塞门(sài mén)的意思:指封闭门户,不让人进入。
塞尘(sāi chén)的意思:形容尘土积聚、不加清扫。
受册(shòu cè)的意思:接受官方的册封或任命。
随意(suí yì)的意思: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喜好去做事,没有受到限制或约束。
停晷(tíng guǐ)的意思:指太阳停止运行,时间停止流动。比喻时间仿佛停止了,一切都静止不动。
图王(tú wáng)的意思:指能够画出优秀作品的画家,也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方面非常出色的人。
王伯(wáng bó)的意思:指一个人年纪大、地位高、有威望。
西方(xī fāng)的意思:指地理方向上的西面,也可以引申为指西方国家或文化。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享年(xiǎng nián)的意思:指某人享受长寿,活到老年。
消弭(xiāo mǐ)的意思:消除、消失、抹去
心寒(xīn hán)的意思:形容心情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感到非常失望、沮丧或郁闷。
厌兵(yàn bīng)的意思:指对军队或军事活动感到厌烦,不愿意参与。
衣锦(yì jǐ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财富丰富,生活富裕。
银泥(yín ní)的意思:指用银子镀成的泥土,比喻外表华丽,实际上价值低下的东西。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有以(yǒu yǐ)的意思:有足够的理由或依据
云扰(yún rǎo)的意思:指云雾缭绕,干扰视线或心情。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中国(zhōng guó)的意思:指中国这个国家,也可用来指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民。
诸戎(zhū róng)的意思:指各个部落、国家的人民。
蕞尔(zuì ěr)的意思:形容非常微小、细小、渺小。
称帝称王(chēng dì chēng wáng)的意思:指某人自称皇帝或国王,表现出极度的傲慢和自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附西夏十主》。诗中描绘了西夏国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历程,以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诗开篇即以“夏于中国弹丸尔”点出西夏国土之小,却能传世十君,显示其在历史上的存在意义。接着描述西夏国君入朝归顺,土地被周边民族侵扰,政权更迭频繁,如同浮萍。银州观察使的设置也未能稳固其统治,朝代更替如换衣般迅速。衣锦还乡的贵族们却对战争深感厌恶,他们不忘国恩,告诫子孙要谨慎行事。
诗中提到西夏国君图谋王霸之业,但最终英雄豪杰的服饰也难掩其野心。边疆的侵扰使得西夏国境内的城堡失去坚固,战乱频仍。鸽群在银泥之上盘旋,象征着战乱中的生灵涂炭。好水川之战中,西夏军队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削官削姓的惩罚并未阻止西夏国君的野心,他们甚至自立为帝,称王。
诗中提到西夏国君受到范韩(范仲淹和韩琦)的影响,改变了策略,开始接受朝廷册封。然而,西夏国的命运并未因此而改变,其后世子孙继续作为朝廷的臣属。辽宋两国在面对西夏时表现出退让,而西夏国君的野心最终导致其灭亡,回归到蒙古族的统治之下。诗中强调,西夏的历史不应与辽、金并列记载,因为其灭亡的原因与这两者不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夏国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其兴衰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