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美起家按察河南寄促之官》
《元美起家按察河南寄促之官》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莫道渔樵计已安,主恩堪为一弹冠。

足知上国群公疏,犹作中原二子看。

虎观迥连嵩少起,龙门高倚大江寒。

与君聊玩人间世,明日抽簪未是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抽簪(chōu zān)的意思:抽出簪子,指摘除官职或撤销爵位。

大江(dà jiāng)的意思:形容大江奔流向东流去,意味着时光流转,世事变迁。

虎观(hǔ guān)的意思:形容人的眼神凶猛、威严。

龙门(lóng mén)的意思:指高门槛、高难度的考试或选拔机会,也可指突破重重困难、获得成功的机会。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上国(shà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嵩少(sōng shǎo)的意思:指嵩山和少林寺,比喻有关嵩山和少林寺的事物或人物。

倚大(yǐ dà)的意思:依靠强大的力量或势力。

渔樵(yú qiáo)的意思:渔樵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渔”和“樵”。渔指的是捕鱼,樵指的是伐木。渔樵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从事渔业和樵业的生活。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人间世(rén jiān shì)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物和人情世故。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元美起家按察河南寄促之官》。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元美的勉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的深思。

首句“莫道渔樵计已安”,以渔樵隐喻平凡生活,暗示友人不应满足于现状,应有更远大的志向和追求。接着“主恩堪为一弹冠”一句,表达出对友人得到朝廷赏识的期待,希望他能借此机会一展才华。

“足知上国群公疏”表明对朝廷官员的疏远有所察觉,暗含对官场复杂性的理解。“犹作中原二子看”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古代贤士一样,保持清高自守,不被世俗所染。

“虎观迥连嵩少起,龙门高倚大江寒”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友人未来的仕途之路,既有雄伟的气势,也充满了挑战和艰难。“虎观”、“嵩少”、“龙门”均为地名,寓意深远,既展现了地理的壮阔,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许。

最后,“与君聊玩人间世,明日抽簪未是难”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赏世间繁华之意,同时也鼓励友人在面对仕途的抉择时,不必过于忧虑,因为未来仍有无限可能。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玉簪花

风前浴罢澹妆新,玉质偏宜碾未匀。

堕珥共怜西阿母,搔头还妒李夫人。

(0)

暮春閒思·其二

三月之春春未阑,烂漫春花浥露寒。

已识蹉跎春易老,幽怀终是怯花看。

(0)

唐操江落花诗三十首李临淮先有属和余兴不自已遂悉次其韵·其三三江

嫣然几朵失当窗,无复高烧照玉缸。

梦托云行归楚峡,句传枫落冷吴江。

谁怜织锦诗千首,独往听鹂柑一双。

衰贱也甘同腐草,閒情飘荡未教降。

(0)

送陈渭潢出宰揭阳

词林何事失名儒,遂有词人出剖符。

百雉城头看下凤,五云天际起飞凫。

行春赋就青山暮,卧阁鸣琴绿绮孤。

莫向罗浮寻葛稚,忧时封事待春蒲。

(0)

中秋同韩孟郁欧达可集何龙友太史宅分赋得生家二韵得生字

碣石谈天有弟兄,还乘佳节畅高情。

正怜玉署悬飞镜,何事微云缀太清。

萤度汉宫纨扇冷,雁来胡地帛书惊。

天涯未改枌榆会,莫遣悲秋华发生。

(0)

与米仲讱何龙友王季重姚孟尝诸丈同集姜仲讱宗伯宅得歌字

高馆论文雅会多,兹宵更逐酒人过。

尘中浪迹还车马,意里幽盟洽薜萝。

有政竞誇觞作虐,忘归宁问夜如何。

分题纵就巴人曲,敢和阳春郢客歌。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