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地心(dì xīn)的意思:指事物的核心或中心,也指地球的中心。
都市(dū shì)的意思:都市指大城市或现代化城市。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干人(gān rén)的意思:指勤劳、勇敢、能干的人。
宫阙(gōng què)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宫殿,也用来形容非常庞大的建筑物。
归田(guī tián)的意思:指离开尘世归隐田园,追求宁静的生活。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可取(kě qǔ)的意思:值得取用或接受,具备一定的可取之处。
昆虫(kūn chóng)的意思:昆虫是指一类有外骨骼、六足、复眼等特征的无脊椎动物,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们众多、纷杂,形容人群的数量庞大。
论草(lùn cǎo)的意思:指对草木的品质、特性或价值进行评判和讨论。
农臣(nóng chén)的意思:指在农业方面有很高造诣的官员。
人主(rén zhǔ)的意思:指人为主宰、掌握权力的地位。
田亩(tián mǔ)的意思:
◎ 田亩 tiánmǔ
[field] 田地的总称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徒然(tú rán)的意思:徒然指的是毫无意义、空费心力的行为或事情。
无由(wú yóu)的意思:没有理由或依据
巡回(xún huí)的意思:巡回指按照一定的路线或顺序巡视或巡察。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 注释
- 农臣:指农民。
何所怨:有什么怨言。
乃欲:竟然想。
干人主:触动、影响君主。
不识:不了解。
天地心:自然的规律或意志。
徒然:白白地,没有效果地。
怨风雨:抱怨天气不好。
将论:打算讨论。
草木患:草木遭受的灾害。
欲说:想说。
昆虫苦:昆虫承受的苦难。
巡回:徘徊,转来转去。
宫阙傍:皇宫周围。
其意:他们的意图或心声。
无由吐:没有机会说出。
一朝:有一天。
哭都市:在城市中哭泣。
泪尽:泪水流尽。
归田亩:返回到田地。
谣颂:民间歌谣。
若采之:如果被采集、采纳。
当可取:应当值得被采纳。
- 翻译
- 农民有什么怨言,竟然想触动君主的心。
他们不了解自然的意志,只是徒劳地抱怨风雨。
想要谈论草木遭受的灾害,以及昆虫承受的苦难。
在皇宫周围徘徊,却无法表达他们的意图。
有一天在城市中哭泣,泪水流尽后返回田地。
如果歌谣采集者听到了,这些话语应当被采纳。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名为《农臣怨》。诗中通过农民的视角,表达了对天气变化无常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生活困苦的无奈与怨愤。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农民心中的不满和期望,他们希望能够向君主诉说自己的不平,但却无法表达。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这里强调了农民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无力感,他们不知道天地的意志,只能无奈地责怪不可预测的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也在遭受痛苦,这些植物和昆虫同样受到恶劣天气的困扰,但它们的声音无法被听见。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农民在皇宫周围游走,他们心中的不满与期望却无法说出口,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沉重和无奈。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当城市中的人们也遭遇困境时,农民会流下眼泪,最终还是回到自己那片田地上继续生活,这里体现了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与忠诚。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希望,诗人希望这些被忽视的声音能够像人们采集美好的传说一样,被重视和接受。
整首诗通过农臣的怨愤,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底层人民对于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公的无力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