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虽度腊,雨雪未知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途 中 逢 孙 辂 因 得 李 频 消 息 唐 /方 干 灞 上 寒 仍 在 ,柔 条 亦 自 新 。山 河 虽 度 腊 ,雨 雪 未 知 春 。正 忆 同 袍 者 ,堪 逢 共 国 人 。衔 杯 益 无 语 ,与 尔 转 相 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灞上(bà shà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处于险境或危机之中。
共国(gòng guó)的意思:共国指的是人民共和国,表示国家由全体人民共同建立和管理。
国人(guó rén)的意思:指中国人民,也可泛指一个国家的人民。
柔条(róu tiáo)的意思:指柔软的竹子,比喻柔顺、温和的性格或言行举止。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同袍(tóng páo)的意思:同袍指同穿一袍的人,比喻同属一个团体、同在一条战线上的人。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衔杯(xián bēi)的意思:指饮酒时举杯,表示敬酒或祝酒。
相亲(xiāng qīn)的意思:指两个陌生人相互认识、交往,尤指为了结婚而相互了解。
自新(zì xīn)的意思:自我改过、重新做人
- 翻译
- 灞桥边的寒气依旧存在,柳树的柔条却已自行翻新。
山河虽然已经度过寒冬腊月,但雨雪仍然不知春天已来临。
正在回忆同袍的战友,能遇到你这位共度国难的人真好。
举杯更加无言,与你的情感却越发亲近。
- 注释
- 灞上:指灞桥地区,位于今西安东郊,常用来形容送别或离别的场景。
柔条:这里指的是柳树柔嫩的枝条,柳树在古诗中常象征离别和思念。
自新:自行更新,此处指柳树自然地展现出新生的枝叶。
山河:指国家的疆域,这里泛指大地。
度腊:度过腊月,即过完冬天最寒冷的时期。
同袍者:战友或者亲密的同伴,袍原指古代士兵同穿的战袍,引申为共患难的人。
堪逢:能够遇到,有幸遇见。
共国:共同的国家,这里指有共同国籍或为同一国家奋斗的人。
衔杯:举杯饮酒。
益无语:更加没有言语,表达了深情无需多言的情境。
尔:你,指代对方。
转相亲:情感变得更加亲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寒冷依旧,自然景物尚未完全摆脱冬天的氛围,但细微之处却透露出新生力量的意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于同袍兄弟、同僚之间的情谊和怀念之情。
"灞上寒仍在,柔条亦自新" 表现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的寒意,但同时也能见到树木重新萌发的生机。"山河虽度腊,雨雪未知春" 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交替之际,山川河流依旧在经历冬日的严寒,而天空中雨雪尚未完全告别。
"正忆同袍者,堪逢共国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自己身份相同的人员——即穿着同样官服的朝廷同僚的思念和牵挂。在这个背景下,“堪逢”意味着偶然相遇,"共国人"则是指共同服务于国家的朋友。
最后两句 "衔杯益无语,与尔转相亲" 描述了诗人在与友人相聚时,虽然举杯却难以言语,但通过这种默契的交流,彼此之间的情谊变得更加深厚。这里的“衔杯”意味着不自觉地将酒杯凑到嘴边,却因心情复杂而难以饮下;"益无语"则表明越来越沉默,以至于无法用言辞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尔转相亲"则是通过这种沉默的对视,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更透露出了他对于友情和同僚情谊深切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姚文公庐山牧庵
昔公参行省,于此驻旌旄。
至今读书堂,名配匡山高。
秀草带烟雾,长林振波涛。
鄙人思高远,胜日欣游遨。
缅惟草昧初,朔南拥弓刀。
公生将相家,卓荦称人豪。
文场已孤骞,史笔况载掺。
怀公不可见,江水徒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