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傅吴令初度》
《傅吴令初度》全文
明 / 张元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茂宰行春遍,芳辰初度临。

飞凫双赤舄,鸣凤瑶琴

不尽风云色,俄成桃李阴。

萱花在东郡,偏系使君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初度(chū dù)的意思:初次、第一次

东郡(dōng jùn)的意思:指东方地区的郡县,比喻远离中央政权、偏僻而落后的地方。

芳辰(fāng chén)的意思:指美好的时光或美好的时光即将到来。

飞凫(fēi fú)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迅速离开或飞行。

风云(fēng yún)的意思:风云指的是风云变幻,形容世事变化快速,多用来形容人物的兴衰或事物的变迁。

茂宰(mào zǎi)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力出色。

鸣凤(míng fèng)的意思: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行春(x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到来时,行走在田野间,欣赏春天的景色。

瑶琴(yáo qín)的意思:指美妙的音乐或琴音,形容音乐声音悦耳动听。

鉴赏

这首明代张元凯的《傅吴令初度》描绘了傅吴令在春天时节庆祝生日的情景。首句“茂宰行春遍”赞美了地方长官傅吴令在春天里积极地为百姓谋福利,足迹遍布城乡。次句“芳辰初度临”点出今日是他生日,寓意着新的一岁开始。

“飞凫双赤舄”通过比喻,将他的出行仪态描绘得庄重而尊贵,如同飞翔的野鸭(凫)穿着红色的官鞋(舄),显示出其身份的显赫。接下来,“鸣凤一瑶琴”进一步渲染氛围,以凤凰鸣叫和瑶琴声象征他的才情与高雅。

“不尽风云色,俄成桃李阴”描述了他在任期内,春风化雨,使得自然景色更加宜人,同时也喻示着他在当地施政有方,百姓生活如桃花李花般繁盛。

最后一句“萱花在东郡,偏系使君心”,以萱花象征美好的亲情和对父母的孝心,表达了傅吴令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尤其是他对百姓的关爱,犹如萱花般深深植根于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赞扬了傅吴令的德行与政绩,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作者介绍

张元凯
朝代:明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猜你喜欢

彭城怀古二首·其一

霸业重瞳子,雄才大耳儿。

河山犹表里,今古几兴衰。

彭祖终遗墓,苏公仅有碑。

伊谁居里闬,寒饿得闻思。

(0)

题剑水秋浦山房

借得云房一榻秋,十年山水记曾游。

逢人欲说当时事,满树西风独倚楼。

(0)

题林处士故居

先生胜隐得孤山,小艇沿湖日往还。

自爱烟霞居物外,岂知名姓落人间。

鹤无过迹苔痕老,梅自开花月影閒。

表墓有铭祠有奠,高风千载更廉顽。

(0)

南山有幽士

南山有幽士,白首在林坰。

平生好音乐,颇识律吕情。

截竹作高管,吹作鸾凤声。

不逢师旷识,但有农人听。

农人何所别,听罢心冥冥。

但道是好音,强聒不少停。

此士厌为烦,几欲逃其形。

安得似农人,饱食心无营。

(0)

兰溪夜泊示同游

昨日一帆风力轻,一日已过三日程。

今朝一船江月明,万里一色秋空青。

江清月白烱相照,宇宙滉漾无纤尘。

君不见采石江头李太白,醉着锦袍天地窄。

骑鲸飞上九天去,世上红尘污不得。

又不见赤壁矶上苏坡仙,扣舷歌罢心逌然。

洞箫声断碧云散,千载尚有遗音传。

此夕何夕见此月,水色天光共奇绝。

古人已逝不可留,长啸一声山石裂。

临高望远谁能从,清景已复随飘风。

推篷欲起为君舞,忽有白鹤来江东。

(0)

为延平吴守实斋题张师夔画西楼酌别图

栎翁平生丘壑徒,笔力妙与元造俱。

延陵公子远相访,为写酌别西楼图。

近山嵯峨石磊磈,远水荡漾烟模糊。

垂杨先霜叶尽脱,老树欲雪寒梢枯。

飞楼缥缈出天外,下瞰万顷平流铺。

若非浔阳浸月之江渚,即是洞庭落木之重湖。

有美人兮涉远道,念王孙兮怨瑶草。

思临水兮送将行,更登楼兮慰情抱。

巍巍上国黄金台,迢迢一曲阳关杯。

酒酣拔剑更起舞,志气上薄浮云开。

人生何用伤离别,海岳神交尽豪杰。

澒洞风尘不可留,千里依然共明月。

还君此图歌我诗,安得与子同襟期。

君不见平生鲍叔能知我,车笠鲜有相逢时。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