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国使(guó shǐ)的意思:指派到他国担任使节的人。
胡雏(hú chú)的意思:指不成材的人或事物。
陇西(lǒng xī)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不同于常人。
牧马(mù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比喻引导、管理或掌握人群。
旆旌(pèi jīng)的意思:指旗帜、旌旗。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样子。
翩翩(piān piā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轻盈飞舞的样子。
岐路(qí lù)的意思:指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或选择不同的方向。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三两(sān liǎng)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约是三到五个。
西岐(xī qí)的意思:指事物相互对立或互相排斥,不能相容。
毡裘(zhān qiú)的意思:毡裘是指粗糙的毡子和毛皮做成的衣物,形容质朴、朴实无华的人或事物。
- 注释
- 国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翩翩:轻盈的样子。
旆旌:旗帜。
陇西:古代中国西部地区,这里指边疆。
岐路:岔路口,象征边境道路。
足:充满,遍布。
毡裘:用毛毡制成的衣物,代指游牧民族。
牧马:放牧马匹。
胡雏:年轻的胡人(这里指少数民族)。
日暮:傍晚时分。
蕃歌:异族的歌曲。
三两声:稀疏的几声。
- 翻译
- 使者轻盈地跟随旗帜飘扬,
在陇西和岐路间,满目荒凉的城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国使远行至边塞的景象。"翩翩随旆旌"形容国使身姿轻盈,随从着飘动的旗帜前进;"陇西岐路足荒城"则展现了他们行走在偏远的陇西地区,经过的是人迹罕至、荒凉的古城废墟。接下来的"毡裘牧马胡雏小"转换了画面,国使所到之处,有着穿戴毛皮衣物的人们在放牧马匹,这些人可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小儿也跟随在旁。
最后"日暮蕃歌三两声"则描绘出了一幅黄昏时分,远方传来了几缕异族人民的歌声,带着浓郁的情感和悠长的旋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与苍茫,以及那里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丝思乡之情,也反映出古代边疆人民生活的一隅。
从艺术表现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富有画面感,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观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