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寄语(jì yǔ)的意思:寄语指的是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的祝福、忠告或叮嘱。
螟蛉(míng líng)的意思:比喻才华横溢、有出息的年轻人。
牛鸣(niú míng)的意思:形容牛叫声洪亮、有力。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屈原(qū yuán)的意思:指受到冤屈、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待遇。
三闾(sān lǘ)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德行高尚的人。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忘形(wà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因为兴奋或激动而失去理智、忘记自己的行为举止。
忘情(wàng qíng)的意思:指因极度激动或感动而忘记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羲皇(xī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羲皇,也泛指古代帝王。
相去(xiāng qù)的意思:指两者之间的差距或距离。
有酒(yǒu jiǔ)的意思:指拥有酒,即指人们在某种场合或时刻能够享受到美酒的乐趣。
缘底(yuán dǐ)的意思:指两人因为缘分浅薄而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或伴侣。
糟丘(zāo qiū)的意思:形容地势高而险峻。
众人(zhòng rén)的意思:指许多人,大家,众多的人群。
醉乡(zuì xiāng)的意思:指陶醉于美好的境地,忘却尘世的烦恼。
一牛鸣(yī niú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声音非常响亮,震耳欲聋。
- 鉴赏
这首词以屈原和刘伶的典故开篇,表达了对世俗沉醉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众人皆醉屈原醒",诗人将自己比作清醒的屈原,暗示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人格的坚守。接着,他嘲笑刘伶过于追求酒名,而忽视了真正的生活意义。
"死葬糟丘珠不恶,缘底事,赴清泠",诗人认为刘伶虽然醉生梦死,但至少他的生活态度坦然,不受俗世困扰。而"醉乡千古一升平"则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宁静和谐的理想境界。在这样的世界里,"物忘情,我忘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境地。
"相去羲皇,不到一牛鸣",诗人进一步强调这种超脱状态的高远,暗示自己已经超越了古代圣贤的生活层次。最后,诗人向传说中的三闾大夫屈原发出邀请,如果能在醉乡相遇,愿一同畅饮,表达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比和寓言,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金末元初文人的独特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见负梅趋都城者甚夥作卖花行
昔人种田不种花,有花只数西湖家。
祇今西湖属官去,卖花乃亦遍户户。
种田年年水旱伤,种花岁岁天时禳。
安得家家弃花只籴米,尘甑炊香胜旖旎。
谢知县丈相率汎舟且访寓舍并呈子畅兄
父老延见后,诏书宣布馀。
临流具舟楫,散步辍车舆。
天气清而朗,物情和且舒。
聊为曲江饮,报此暮春初。
人物玉相倚,山川画不如。
要穷诗律细,宁遣酒行疏。
既益园官菜,亦留溪友鱼。
风期须我辈,乐事见群居。
欲去鹭前导,重来犬入裾。
还迂长者辙,薄憩野人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