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与山间石,慇勤论久要。
揩却壁上名,恐为高人笑。
变态(biàn tài)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思想或事物的性质异常、反常。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瞪视(dèng shì)的意思:盯着看,用眼神强烈地注视。
登眺(dēng tiào)的意思:指登高远望,眺望远处景色。
发兴(fā xīng)的意思:指事物开始兴盛或发展。
翻然(fān rán)的意思:突然改变;突如其来
高人(gāo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有很高造诣的人。
归途(guī tú)的意思:指回家的路途。
归寂(guī jì)的意思:指人归于寂静,不再有世间的烦恼和纷扰。
裹足(guǒ zú)的意思:指束缚自己,限制自己的行动和思想。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怀道(huái dào)的意思:怀念着古代圣贤的道德标准,追求道德修养。
寂灭(jì miè)的意思:彻底消失或灭亡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久要(jiǔ yào)的意思:久远的要求或需要。
可笑(kě xiào)的意思:荒谬可笑,令人发笑,不值一笑
来得(lái de)的意思:指事物或情况的发生或出现非常突然或迅速。
凉轿(liáng jiào)的意思:凉轿是指用来乘坐的轿子,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无助、无法摆脱的状态。
弄影(nòng yǐng)的意思:指人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玩弄别人,使其受到影响或困扰。
庐山(lú shā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高度或者重要性。
毛窍(máo qiào)的意思:指人的头发与眉毛的细微动作或变化,用以表示心思、情感的变化。
蒙笼(méng lóng)的意思:指用欺骗、迷惑、压制等手段将人控制或限制在某种状况或环境中,使其无法自由行动。
缅怀(miǎn huái)的意思:怀念并表达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敬意和思念。
明诏(míng zhào)的意思:指皇帝的诏书明确而明确地宣布了政策或决定。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暮夜(mù yè)的意思:指夜晚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用来形容事物接近结束的阶段。
年少(nián shào)的意思:指年纪轻,年幼。
栖宿(qī sù)的意思:栖息和停留
僧房(sēng fáng)的意思:僧人的住所或修行之处。比喻安静、幽雅的地方。
山游(shān yóu)的意思:指在山中游玩观赏风景。
稍稍(shāo shāo)的意思:稍微、有点儿
圣灯(shèng dēng)的意思:指有智慧、有见识、有启发作用的人或事物。
爽气(shuǎng qì)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愉快。
天池(tiān chí)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湖泊,形容湖泊辽阔壮丽。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无根(wú gēn)的意思:没有根基或基础,形容事物不稳固或不牢靠。
西照(xī zhào)的意思:西照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夕阳的光芒。
辛勤(xīn qín)的意思:用于形容勤奋努力工作的状态或态度。
心灰(xīn huī)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
心胆(xīn dǎn)的意思:指人的胆量和意志力与内心的情感相一致,即勇敢果断。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岩徼(yán jiǎo)的意思:岩徼指的是山上的石头,比喻困难险阻的地方。
遥看(yáo kàn)的意思:从远处观察,不能近距离接触或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窈窕(yǎo tiǎo)的意思: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婀娜多姿。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一线(yī xiàn)的意思:表示极为微弱或微小的差距或界限。
幽林(yōu lín)的意思:指深深的树林,草木茂盛,环境幽静。
云池(yún chí)的意思:指云彩聚集的地方,也比喻聚集众多人才的地方。
朕兆(zhèn zhào)的意思:征兆,预兆
枝分(zhī fēn)的意思:分散,分开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众妙(zhòng miào)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奇妙、多样化,充满无限的智慧和巧妙之处。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庐山的经历和感受。开篇即表达出作者自年少时就有探索庐山之志,偶得闲暇便与同侪一同前往,更欲深入探究其众多奇妙之处。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渴求。
“幽林穿蒙笼,青峰上崄峭”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庐山的壮丽景色,林间迷雾缭绕,而远处的青峰则显得险峻拔耸。接下来的“遥看天池路,一线在岩徼”则是从远处眺望天池之路,只见一线小径蜿蜒于岩石之间,显示了作者对于庐山深处景致的向往和探险精神。
诗中“辛勤得至此,惨寂已西照。云池桂无根,瞪视心胆掉”几句表达了作者在到达目的地后,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绪,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这里的“辛勤得至此”暗示了旅途的不易,而“云池桂无根”则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庐山奇特景观的赞叹与惊讶。
随后的“暮夜烟云昏,西岩亦登眺。圣灯稍稍出,弄影何窈窕”几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天色渐昏,作者继续攀登至西岩之巅,观赏到圣灯(可能指的是庐山上的佛教圣地)在夜幕中的若隐若现。这里的“弄影何窈窕”则是表达了对这种超凡脱俗景象的赞美。
诗中后半段“一枝分百点,变态不可料。须臾归寂灭,何处观朕兆”几句描绘了一种难以捉摸的自然奇观,可能是指庐山上的云雾变化,或许是某种光影效果,而“须臾归寂灭,何处观朕兆”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短暂而不可预测的景象的留恋和探寻。
接下来的“僧房得栖宿,爽气冰毛窍。翻然亦兴尽,卻恨归途窎”几句则是作者在庐山寺院中歇息,感受到了清凉而宁静的气氛,但同时也感到了一种探险之旅即将结束的遗憾。
最后,“缅怀道隆师,确不奉明诏。似与山间石,慇勤论久要”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庐山某位高僧(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结庐的道隆和尚)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界的深刻领悟。
诗中“我今来时迫,心灰真可笑。明朝指绣谷,裹足登凉轿”几句则是作者表达了自己此行已晚,对于庐山探险之旅感到心有余悸,同时也预示着将要离开的无奈。而最后的“揩却壁上名,恐为高人笑”则是一种自嘲和谦逊,表明作者对于自己在此留名的行为持有一种敬畏之情,生怕被后来的行者所嘲讽。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探险生活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闽山何岧峣,闽水亦清泚。
中有肥遁人,雅志丘壑美。
山田入云耕,结屋傍流水。
耕稼有馀閒,琴书时复理。
寄兴槁梧中,游心竹素里。
庭户无嚣尘,外物绝珍绮。
疏食足充餐,絺布良适体。
朋来无杂言,谈道而已矣。
至乐既无假,浮荣焉足拟。
所以忘岁年,足不至州里。
白云在高丘,鸣鹤在中沚。
安得蹑轻风,一访澹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