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张龙山·其一》
《挽张龙山·其一》全文
宋 / 马廷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雄篇烂漫兔园册,挺翮扶摇背风

揭日科名拾紫,粘天名姓捷圈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背风(bèi fēng)的意思:指背向风的一侧,比喻受到保护或得到有利条件的情况。

扶摇(fú yáo)的意思:扶摇指的是扶住摇摆不定的东西,比喻帮助不稳定的事物保持平衡或稳定。

科名(kē míng)的意思:科学家的名字,指代有才能和学问的人。

烂漫(làn màn)的意思:形容色彩鲜艳、美丽多姿的景象或气氛。

名姓(míng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名字和姓氏。

鹏背(péng bèi)的意思:指人的背部高耸突出,如同大鹏鸟展翅欲飞的样子。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才华出众。

拾紫(shí zǐ)的意思:拾紫是指采集紫色的花朵,比喻选取最好的事物或人才。

兔园(tù yuán)的意思:指相对安全的地方,比喻胆小怕事、逃避现实的人所依赖的避难处。

雄篇(xióng piā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作品宏篇巨制,气势雄伟。

兔园册(tù yuán cè)的意思:指一个人只顾自己小圈子的事物,不顾大局,不关心外界的变化。

翻译
豪放的篇章如满园春色般绚丽,
大鹏展翅翱翔在狂风中。
注释
雄篇:壮丽的诗篇。
烂漫:丰富多彩。
兔园册:比喻诗集或文集。
挺翮:展翅。
扶摇:盘旋上升。
鹏背风:大鹏展翅所带动的强风。
揭日:揭示太阳。
科名:科举中的功名。
轻拾紫:轻易取得高官。
粘天:触碰到天空。
名姓:姓名。
捷圈红:快速圈选红色(指科举考试中中榜的标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名为《挽张龙山(其一)》。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一番宏伟壮观的景象。

“雄篇烂漫兔园册”中,“兔园”指的是月宫,兔即月兔,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中的生物。这里通过“兔园”的形象,使人联想到诗人对高洁、超凡事物的向往。“烂漫”二字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热爱与赞美。

“挺翮扶摇鹏背风”一句,通过鹏鸟乘风翱翔的壮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勇敢攀登高峰、追求卓越的志向和精神状态。鹏即鹏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能变成龙的大鸟,比喻才能超群、飞扬Blue天。

“揭日科名轻拾紫”这一句,则是诗人对功名的追求,通过“揭日”和“轻拾紫”的动作,表达了对荣誉和地位的渴望。古代科举制度中,金殿试(即殿试)时皇帝亲自出题,称为“揭日”,意指直接面对君王的考验,而“科名”则是通过考试获得的名字。

最后,“粘天名姓捷圈红”一句,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迅速传遍天下,就如同“粘天”紧贴于天一般。这里的“捷圈红”,可能指的是快速获得成功和荣誉。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宏伟志向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功名、地位的渴望,以及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背景。

作者介绍
马廷鸾

马廷鸾
朝代:宋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猜你喜欢

送学士汪大猷归鄞

尚书天官贵,持经侍帷幄。

青冥欲无际,白首非故约。

连樯动南浦,父老望岩壑。

下车入里门,执手问欢乐。

十年几风雨,寒鸡叫屋角。

勤劳毕吾分,帝赉出宠渥。

殊适奉香火,禁直连六阁。

遂令宣室思,从今问晦朔。

(0)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飔飔忽见青鸾尾,扫遍翠崖冈上头。

昨夜月明仙子过,玉笙吹彻万山秋。

(0)

句·其七

一瓶茶外无祗待,同上西楼看晚山。

(0)

哭徐玑五首·其三

思君气实充,不与短折类。

血死匪无由,恐是服椒罪。

君于药自深,何独此乎昧。

岂不闻仙人,饵菖得千岁。

(0)

简孙正字

空斋兀兀难消日,况入中年睡亦疏。

洗釜煮蔬留客饭,卷帘移菊看人锄。

秋衣因病全更衲,晓鬓迎寒半脱梳。

多谢贵交芸阁里,许令随意借官书。

(0)

寄赵昌父

逃名逃未得,几载住章泉。

便使重承诏,多应不议边。

高风时所系,新集世方传。

忆就江楼别,雪晴江月圆。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