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鬼害怨,或作狼雠殃。
屠儿忆杀业,须蜜戏猕乡。
触类(chù lèi)的意思:触动同类,引发共鸣。
短长(duǎn ch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长度短或长。
凡圣(fán shèng)的意思:指每一个圣人或名人都有不足之处,没有完美的人。
患者(huàn zhě)的意思:指有病或有困难的人。
嘉会(jiā huì)的意思:指喜庆的集会或盛大的聚会。
流芳(liú fāng)的意思:指人的美名留传后世,名声远播。
六趣(liù qù)的意思:指人们在生死轮回中所经历的六种境界或六种感受。
目击(mù jī)的意思:亲眼看见或亲身经历。
钦嘉(qīn jiā)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非常优秀,令人赞叹。
善业(shàn yè)的意思:善良地从事职业,努力工作
善恶(shàn è)的意思:指善良和邪恶,道德善恶的区分。
神光(shén guāng)的意思:指神奇的光芒或超凡的光辉。
殊方(shū fāng)的意思:特殊的方法或途径
殊别(shū bié)的意思:不同,有所区别
四生(sì shēng)的意思:四生指的是四个生命阶段,即生、老、病、死。
天堂(tiān táng)的意思:指极乐世界,也用来比喻极度幸福的境地。
同知(tóng zhī)的意思:同知是一个名词,指的是彼此具有相同的知识、了解相同事物的人。
屠儿(tú ér)的意思:指残忍无情的人,也可指行凶杀人的凶手。
行善(xíng shàn)的意思:进行善行,做好事,帮助他人。
熏习(xūn xí)的意思: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和习惯的形成,使人受到某种思想、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在处(zài chǔ)的意思:在某个地方或环境中处于特定的状态或境地。
知命(zhī mìng)的意思:接受自己的命运,不抱怨或反抗。
这首诗《颂六十二首(其二十八)》由唐代道世所作,通过描绘善恶因果报应的循环,展现了佛教中关于轮回与因果律的核心思想。
首句“善恶宿熏习,感报各殊方”点明了善恶行为在前世积累,今生或来世将有不同的果报。接着,“曾为鬼害怨,或作狼雠殃”描述了因恶行而遭受的痛苦和怨恨,以及因善行而得到的保护和安宁。“屠儿忆杀业,须蜜戏猕乡”则以屠夫和蜜蜂为例,说明了不同职业的人因前世的行为而在今世受到不同的影响。“宿佑除患者,在处游天堂”强调了积德行善可以带来福祉和解脱。
“触类兴清遘,目击洞兼忘”表达了通过观察世间万物,人们能够领悟到清静之道,忘记世俗的烦恼。“凡圣钦嘉会,贤愚庆流芳”指出无论凡人还是圣者,都对美好的聚会感到敬仰,贤者和愚者共同庆祝美德的传承。“四生行善业,六趣感神光”强调了在生命的不同形态中,行善都能感应到神灵的光辉。“苦乐虽殊别,同知命短长”最后总结,尽管苦乐不同,但都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应当珍惜并行善。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佛教中的因果律和轮回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善行来改善自己的命运,并最终达到解脱的境界。
恁相见、匆匆如许。柳未成丝,已飘离绪。
梦与春分,被风吹散甚时聚。
酒阑人别,依旧向、天涯路。
杜宇尽情啼,又不是、轻帆归去。谁赋。
赋销魂第一,只有送君南浦。
支篷望远,更添上、暝烟疏雨。
看暮色、渐入空江,作两地、黄昏凄楚。
算此后相思,应与幽兰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