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其二》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其二》全文
宋 / 仲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

短棹起归暮,长亭别情

回头羌管拍拍唤愁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情(bié qíng)的意思:离别时的情感

柴荆(chái jī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虽然外表寒酸、不起眼,但内在却有很高的价值和能力。

长亭(cháng tíng)的意思:指长亭,是古代道路上的休息站,也是旅人告别亲友的地方。成语“长亭”比喻离别的场景或情景。

稠众(chóu zhòng)的意思:人群密集、众多。

短棹(duǎn zhào)的意思:指用短棹划船,比喻能力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事物或困境。

回头(huí tóu)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改变主意;追悔莫及

藜藿(lí huò)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关系疏远,不亲近。

拍拍(pāi pāi)的意思:安慰、抚慰

羌管(qiāng guǎn)的意思:指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乏统一协调的局面。

相从(xiāng cóng)的意思:相互追随、相互依附、相互跟随

言意(yán yì)的意思:言辞所表达的意思或含义。

众相(zhòng xiāng)的意思:指众多人的表情或态度一致,没有差异。

翻译
人群簇拥着大地,无声中心意已倾诉。
我正厌恶粗茶淡饭,你却愿意敲我家门。
傍晚时分划起短桨回家,长长的亭子似离别情绪。
回望中听见羌笛声声,每一声都唤起愁绪。
注释
稠众:众多的人群。
相从:相伴跟随。
无言:无需言语。
意已倾:心意已表达。
余:我。
厌藜藿:厌倦粗劣的食物。
子:你。
扣柴荆:敲打柴门。
短棹:短桨。
归暮:傍晚归家。
长亭:长亭,古代送别的地方。
别情:离别之情。
回头:回过头来。
羌管:羌笛,一种乐器。
拍拍:形容笛声。
愁生:引发愁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哀愁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开篇“稠众相从地,无言意已倾”写出了人群聚集但却无言以对,情意已经倾泻而出。这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触。

“余方厌藜藿,子肯扣柴荆”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生活的厌倦,而愿意接受简朴甚至艰苦的环境,这里可能隐含着对世事的超脱和逃避之情。

“短棹起归暮,长亭如别情”中,“短棹”指的是夕阳下的树影,诗人借此表达了行走在归途中的哀愁,而“长亭如别情”则更深化了离别的感伤,好像每一个停留的地方都承载着无法释怀的情感。

最后,“回头听羌管,拍拍唤愁生”中,羌管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诗人在听到这声音时,不由得回头凝望,这种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愁绪的流露,而“拍拍”的节奏仿佛也跟随着心中的哀愁逐渐生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物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于过去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作者介绍

仲并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猜你喜欢

台湾八咏

海上层台俯四隅,纵观观止百川输。

波光耀日连天有,蜃气成楼到地无。

泼眼昔曾吞梦泽,荡胸今更挹冰壶。

微躯薄宦重洋隔,欲叩君恩仗吸呼。

(0)

台湾八咏

海藏发雷霆,为涛鼓众听。

最宜风雨候,载酒上斐亭。

(0)

北行杂咏·其六

香草缠头浑似锦,螺钱束项美无瑕。

石家墙屋围罗绮,却上娇娥比甲花。

(0)

三叠台江杂咏·其十一

椰子中坚不作瓤,天生美酝得分尝。

绿筠已睹观音面,翠蟹终无公子肠。

粉壁握椒焚牡蛎,管城脱颖贮桄榔。

难烹却怪逢蚼?,博物应知又累桑。

(0)

三叠台江杂咏·其四

四时花并一时开,冬日池荷清浅洄。

尽放颠狂偏爱菊,不随寒暖却输梅。

笑他作客无愁思,何用悲秋仰大才。

照殿深红浑不谢,朝华山下锦成堆。

(0)

再叠台江杂咏原韵·其八

不信豳风蟋蟀篇,雪霜冰霰了无缘。

潮鸡夜半已先唱,月魄蓂稀便上弦。

金穴玉山那可到,汤泉硫井转相煎。

最奇暗澳花如海,才至新秋薄暮天。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