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昌无短翼,宁与鸮鸨游。
虽落吾为瓠,虽寒狗不裘。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不托(bù tuō)的意思:不依靠他人或外力,自己努力。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赤鲤(chì lǐ)的意思:指人才出众,非常优秀。
大节(dà ji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有节操,能守住底线。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高丘(gāo qiū)的意思:高丘是指高耸的山丘,比喻地位或才能出众。
归昌(guī chāng)的意思:指人的命运或前途发生转机,从困境或逆境中走向顺利和昌盛。
豁达(huò dá)的意思:指心胸开朗,不受外界困扰,能够宽容接纳他人的观点和做法。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蠛蠓(miè měng)的意思:形容人多拥挤,非常拥挤。
萋萋(qī qī)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荣的样子。
柔蔓(róu màn)的意思:形容柔软而有弹性的植物蔓延生长,比喻事物发展迅速而且有活力。
瓦缶(wǎ fǒu)的意思:指不值钱的东西或低贱的身份地位。
蚊睫(wén jié)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微小、细小。
相纠(xiāng jiū)的意思:相互纠缠、争斗
翳蔽(yì bì)的意思:遮蔽或隐藏事实真相,使人难以了解或发现。
云雾(yún wù)的意思:形容山间、水面等被云雾覆盖,景色模糊不清。
之者(zhī zhě)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拥有者或从事者。
这首诗《蠛蠓行》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赤鲤失云雾,不托涔尺流”,以赤鲤失去云雾庇护,无法在小溪中生存,隐喻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无助与脆弱。接着,“归昌无短翼,宁与鸮鸨游”通过对比归鸟没有短翼无法飞翔,与鸮鸨(一种体型较大的鸟类)同行,暗示了社会阶层间的隔阂与不平等。
“萋萋百尺桐,柔蔓乃相纠”,描述了高大的梧桐树与柔软的藤蔓相互缠绕,象征着不同事物之间的依存与制约。接下来的“瓦缶鸣以雷,榛翳蔽高丘”,则以瓦缶发出雷鸣般的声响,以及榛树的茂密遮蔽高丘,比喻社会中的声音与真相被掩盖的现象。
“君子怀大节,豁达寡阡畴”,赞扬了坚守高尚道德原则的君子,他们的胸怀宽广,不拘泥于琐事。然而,“虽落吾为瓠,虽寒狗不裘”,即使自己身处困境,也不愿像狗一样穿着破旧的裘衣,体现了诗人的自尊与独立人格。
“目之者曰愚,敝袍非所羞”,面对他人的误解与嘲笑,诗人并不感到羞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最后,“猥彼蠛蠓智,翕訾蚊睫谋”,讽刺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愚蠢的人,他们的小计谋与诗人的大智慧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
三峰烟霭碧临溪,中有骚人理钓丝。
会友少于分袂日,谪居多却在朝时。
丹心历历吾终信,俗虑悠悠尔不知。
珍重韩君与高子,殷勤书札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