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
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登雷峰作》【明·释今帾】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1767c70661d1d08436.html
八公(bā gō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受到贬低、轻视、不受重视。
奔马(bēn mǎ)的意思:形容马匹奔跑的速度非常快。
表灵(biǎo líng)的意思: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灵动和聪明。
不谢(bù xiè)的意思:不需要感谢。
大山(tài shān)的意思:指巨大的山体,也可比喻巨大的困难或障碍。
丹经(dān jīng)的意思:指红色的经书,比喻珍贵而难得的书籍或经典。
荡荡(dàng dà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阔,没有边际。
地德(dì dé)的意思:指地位高尚,品德高尚。
典型(diǎn xí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或特点。
东作(dōng zuò)的意思:指人们把自己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法王(fǎ wáng)的意思:指善于判断是非、公正无私的人,也可指能够明辨真伪、有决断力的人。
俯视(fǔ shì)的意思:从上往下看,以高人姿态看待或傲视他人。
高步(gāo bù)的意思:以高的步子行走,形容行走的姿势高傲自信,也可比喻行事高傲自负。
国表(guó biǎo)的意思:形容国家的形象或声誉在国际上的代表。
含情(hán qíng)的意思:形容眼神、语言或行动中充满深情。
环抱(huán bào)的意思:环抱指围绕、包围。形容事物围绕着中心点或者某个物体周围的情景。
稽首(qǐ shǒu)的意思:低头行礼,表示恭敬或敬意。
崆峒(kōng tóng)的意思:指高山的形容词。
空青(kōng qīng)的意思:指没有实际经验、知识浅薄的年轻人。
流别(liú bié)的意思:离别、分别
鸾鹤(luán hè)的意思:形容夫妻或伴侣的关系非常和谐。
南溟(nán míng)的意思:指南方的大海,也泛指辽阔的海洋。
青冥(qīng míng)的意思:指深邃幽远的样子,形容天空或大海的深蓝色。
群灵(qún lí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物集合在一起形成的强大力量。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瑞光(ruì guāng)的意思:指吉祥的光辉,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若兹(ruò zī)的意思:指事物的形态或状态像某种东西,但并非真正的那种东西。
三界(sān jiè)的意思:指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境界或层次。
山王(shān wáng)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享有崇高地位的人物。
山巅(shān diān)的意思:山顶,山的最高处。
神坰(shén jiō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超群,非常出色。
神鼎(shén dǐng)的意思:神鼎是指象征权威和荣誉的重要器物。
市城(shì chéng)的意思:指城市的繁华、热闹景象。
殊众(shū zhòng)的意思:特殊、众多
束身(shù shēn)的意思:指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谨慎自守。
水味(shuǐ wèi)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言行缺乏特色、乏味无趣,没有独特之处。
四七(sì qī)的意思:指人的年龄到了四十七岁,意味着人已经到了中年阶段。
四顾(sì gù)的意思:四处看望、环顾四周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涕泗(tì sì)的意思:形容流泪如雨,泪水横流。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未若(wèi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还不如。
西东(xī dōng)的意思:形容东西分散或离散,没有秩序或规律。
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贤圣(xián shèng)的意思:指智慧高尚、品德崇高的人。
仙庭(xiān tíng)的意思:仙庭是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来形容人间的众多仙境。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泫然(xuàn r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动时,柔和而清澈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的眼泪流出来的样子。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瑶草(yáo cǎo)的意思:指美丽而稀有的草木。
一来(yī lá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原因是首要的或最重要的。
优昙(yōu tán)的意思:指人品高尚,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美德。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云屏(yún píng)的意思:指云彩像屏风一样挡住了视线,比喻事物遮蔽或遮掩。
再来(zài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重复出现或再次发生的意思。
暂停(zàn tíng)的意思:暂时停止或中断某项活动或行动。
瞻睇(zhān dì)的意思:指仰慕、敬仰。
竺国(zhú guó)的意思:指自己的国家,也可以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酌水(zhuó shuǐ)的意思:指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水量。比喻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安排或调整。
人间世(rén jiān shì)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物和人情世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雷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法的深切追求。
首句“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以神话色彩开篇,暗示了雷峰的神圣地位。接着“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表达了对雷峰独特魅力的赞叹。以下几句“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则进一步描绘了雷峰的自然风光,强调其独特的美不在规模之大,而在于其自然与精神的和谐共存。
“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自然景观,突出了雷峰的独特之处。接下来的“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则以数字的排列,象征着雷峰在佛法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描绘了雷峰周围的水流景象,体现了自然与佛法的交融。“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则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雷峰周围的环境,以及它在诗人内心留下的深刻印象。
“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之情,认为佛法如同瑞光,能普照三界,给予众生法的滋润。“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则是诗人回忆起自己首次游览雷峰时的感受,充满了对自然和佛法的深情。
“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则以日落时分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以及再次来到雷峰的决心。“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描绘了雷峰的壮观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则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佛法对世俗生活的超越性。“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学习的紧迫感。“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则是诗人对雷峰的深深敬仰,以及对佛法的热切追求。“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则以坚定的誓言,表达了诗人决心追随佛法,直至达到精神的最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雷峰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县令于是袭汉唐,震雷为治制封疆。
得人固可恩千室,无状须忧病一方。
愚品昔蒙登仕籍,薄材今幸预朝纲。
但欣孤迹辞丘壑,岂有深谋赞庙堂。
万里山川来陇蜀,十分风物类江乡。
存心抚俗图归正,顾己临民敢不庄。
莲幕似君诚慷慨,兰言遗我极芬芳。
自嗟寸善无裨补,更辱长篇盛播扬。
投李莫嫌迟报赠,解琴终拟效更张。
若孤朋照宜身愧,冠弁峨峨佩玉苍。
已久论交契,何妨醉别筵。
君宜归大用,我独倦高年。
郡印今分治,科名昔共镌。
离怀虽一水,言远似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