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焚书(fén shū)的意思:焚书指的是烧书,原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烧了许多古代文献。后来,焚书成为指禁止读书、破坏文化和知识的行为。
纲常(gāng cháng)的意思:纲常指的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是指社会秩序和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天应(tiān yìng)的意思:指天地应合,事理顺遂,形容事情顺利如意。
万世(wàn shì)的意思:永远、万世长存
王道(wáng dào)的意思:指君主或者领导者必须以公正、正义、宽容和富有道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或者管理事务。
先王(xiān wáng)的意思:指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或帝王,也可以泛指古代有威望的君主。
- 翻译
- 万世的伦理规范都体现在六部经典中,上天似乎还没有完全让这种文化衰败。
秦始皇试图通过焚烧书籍来消灭前朝的治国理念,但真正的道理在于人们心中,无法被真正销毁。
- 注释
- 纲常: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六经:古代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天应:古人对天意或命运的观念。
斯文:指文化和文明。
焚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
先王道:古代君主的治国之道。
人心:人的内心,这里指深入人心的思想。
- 鉴赏
此诗通过对古代圣贤教化和经典文献的赞颂,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维护。"万世纲常具六经"一句,强调《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部古籍所蕴含的道德法则是维系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天应未遽丧斯文"进一步指出,尽管历史变迁,但这些经典文化并未消亡,是因为它们得到了天意的响应。
"焚书欲灭先王道"一句,则是对秦始皇焚书事件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暴行的谴责。"道在人心不可焚"则深刻揭示,即使外部文献被毁,但这些经典所蕴含的道德和智慧已经融入人心,是无法彻底摧毁的。这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的坚守。
整体来看,此诗既是在强调儒家经典的重要性,也是在批判那些试图通过破坏文化遗产来控制思想的暴政行为。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文化自信的肯定,是宋末元初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一种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