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方今(fāng jīn)的意思:指当前,现在,表示当前的情况或时代。
画地(huà dì)的意思:比喻制定一种规划或计划,并坚决执行,不轻易改变。
可待(kě dài)的意思:可以等待或可靠的人或事物。
来世(lái shì)的意思:指来世的生活或者来世的报应。
临人(lín rén)的意思:面对他人时表现得得体、得当。
迷阳(mí yáng)的意思:指被太阳晒得迷糊,眼花缭乱的状态。
免刑(miǎn xíng)的意思:免除刑罚
却曲(què qǔ)的意思:指回避直接回答或直接表达,含有推托、回避之意。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无伤(wú shāng)的意思:没有伤害,没有损害
无道(wú dào)的意思:指人行为不正、不道德、没有道德准则,做事不公正,没有法律约束。
已乎(yǐ hū)的意思:已经到了极点、极其、极度
有道(yǒu dào)的意思:有正确的道理或方法。
画地而趋(huà dì ér qū)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或利益,不择手段地去迎合、追随别人的意见或行动。
来世不可待(lái shì bù kě dài)的意思:形容人渴望到来世,无法等待。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先秦时期,作者不详,名为《楚狂接舆歌》。它以深沉的哲理和寓言式的表达,探讨了个人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与道德选择。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开篇以凤凰自比,感叹自身道德品质的衰落,引出对时代背景的思考。接着,“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遗憾,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这两句对比鲜明,阐述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在太平盛世,圣人能够成就伟业;而在乱世中,圣人则能保全自己。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与个人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指出当前正是艰难时刻,人们只能勉强避免刑罚,隐含着对当世政治环境的批判。接下来,“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福与祸的微妙平衡,以及人们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这两句表达了对道德行为的坚持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在道德与生存之间,人们往往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最后,“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以自然界的迷阳为喻,强调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不被外物所伤,同时灵活应对,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整体而言,《楚狂接舆歌》通过寓言式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道德选择、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思考,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寻求自我保护与道德坚守的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