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江 游 灵 泉 寺 宋 /李 新 徐 卿 才 力 已 无 双 ,几 日 飞 书 约 渡 江 。岸 石 有 纹 欺 锦 绣 ,野 芦 无 数 认 旌 幢 。酒 投 渤 澥 难 招 偶 ,诗 筑 长 城 欲 受 降 。玉 尘 清 谈 更 通 昔 ,定 容 寒 月 半 侵 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渤澥(bó xiè)的意思:指海洋中的渤海和渭澥,比喻困难险阻的境地。
才力(cái lì)的意思:指才华和能力。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飞书(fēi shū)的意思:指消息传递迅速,传闻迅速传播。
锦绣(jǐn xiù)的意思:形容美丽绚丽的景色或事物。
清谈(qīng tán)的意思:指清雅、高尚的言谈交流方式。
受降(shòu xiáng)的意思:接受敌方投降或认输。
无双(wú shuāng)的意思:没有对手或者没有可比较的对手,独一无二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玉麈(yù zhǔ)的意思:形容人的美德高尚,品行端正。
月半(yuè bàn)的意思:指时间已过半,接近月底。
- 注释
- 徐卿:指徐某人,具有极高才华。
飞书:快速书写信件。
渡江:过江,可能指江边的聚会。
岸石:江边的石头。
锦绣:形容石头纹理之美。
野芦:野生的芦苇。
旌幢:古代官府或军队的旗帜。
渤澥:大海,这里比喻酒海。
招偶:寻找知己。
长城:比喻徐卿的诗歌才华。
受降:使人折服,投降。
玉麈:玉柄麈尾,古代文人清谈时所持的道具。
通昔:追溯过去。
寒月:明亮的月光。
半侵窗:月光半照在窗户上。
- 翻译
- 徐卿才华无人能及,他近日飞快地写信约定过江相会。
江边的石头纹理奇特,仿佛锦绣般美丽,野外的芦苇丛生,如同无数旗帜飘扬。
即使在酒海中寻找知己也难以寻觅,他的诗歌如长城般坚固,想要让人投降。
他们在清谈中举杯对酌,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日子,明亮的月光半照在窗户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过江游历灵泉寺的景象和心境,充满了对历史文化的追寻与回忆。首句“徐卿才力已无双”表明诗人对于古代伟大的书法家徐卿才的赞赏之情,认为其艺术成就无人能及。接着,“几日飞书约渡江”则显示了诗人急切的心情,要迅速地跨越江河去寻找那些历史的印记。
“岸石有纹欺锦绣”形容岸边的石头上有着如同织锦一般细腻的纹理,而“野芦无数认旌幢”则描写了野外众多的芦苇,好像是古代仪仗队伍中的旌旗一样雄伟。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着他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敬仰。
“酒投渤澥难招偶”表现了诗人在饮酒作乐时,想要邀约古代英杰共聚一堂,但却又感到难以做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也流露出他对历史英雄的无限向往。
“诗筑长城欲受降”则是一种比喻,表达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建造起一道精神的长城,以此来接纳古代文化的传承。这里,“受降”意味着接受投诚,这里是指接受历史的馈赠。
“玉麈清谈更通昔”中,“玉麈”形容诗人在月光下饮酒,神态自若;“清谈”则表示高雅的交谈,而“更通昔”则表明这些交谈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人文交流相连。最后,“定容寒月半侵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月光下,静坐沉思,面容安详,月光透过窗户,一半掩映在桌案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历史对话的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尊崇,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古代伟大人物精神相通的一种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短艇横烟渚
短艇横烟渚。
梦惊回、凄凉尚记,绿蓑鸣雨。
拍塞愁怀人不解,只有黄鹂能语。
复拟待、乘槎重去。
无奈东君刚留客,张碧油、缓按香红舞。
生怕我,顿遐举。
故溪冉冉春光度。
想晚来、杨花云际,白苹无数。
竹里樵青应是怪,目断鸣榔去路。
料为我、羞烦鳞羽。
好趁小蛮针线在,按纶巾、归唤松江渡。
重系缆,醉眠处。
贺新郎·吊古城头去
吊古城头去。
正高秋、霜晴木落,路通洲渚。
欲问紫髯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
巫觋去、久无箫鼓。
霸业荒凉遗堞坠,但苍崖、日阅征帆渡。
兴与废,几今古。
夕阳细草空凝伫。
试追思、当时子敬,用心良误。
要约刘郎铜雀醉,底事遽争荆楚。
遂但见、吴蜀烽举。
致使五官伸脚睡,唤诸儿、昼取长陵土。
遗此恨,欲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