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阿罗(ā luó)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风度潇洒、豪放不羁。
笔力(bǐ lì)的意思:指写作或书法的技巧和能力。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长舌(cháng shé)的意思:形容说话多嘴、爱说闲话、喜欢挑拨是非的人。
痴愚(chī yú)的意思:形容人愚昧无知,缺乏理智和判断力。
出胸(chū xiōng)的意思:指心胸开阔,气度豪放,不拘小节。
大千(dà qiān)的意思:形容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佛说(fó shuō)的意思:指某种言论或说法具有深远的智慧和道理。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官身(guān shēn)的意思:指担任官员的身份。
广长(guǎng cháng)的意思:广泛而长久。
涵虚(hán xū)的意思:指内心深沉、宽广,不为外在事物所动摇。
宏愿(hóng yuàn)的意思:指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居士(jū shì)的意思:指居住在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也可泛指在家修行的人。
偈语(jì yǔ)的意思:
即偈颂。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叔微 未第时,其父梦人以偈语赠之,云:‘药饵阴功, 楼陈 间 许 。殿上呼卢,喝六得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二首絶似《法华经》、《楞严经》偈语,简浄老横,可备一则也。”《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 靓云 ﹞问道:‘《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多不如以四句偈语为他人説,其福胜彼。”请问那四句偈本经到底没有説破--有人猜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偈言(jì yán)的意思:
即偈颂。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释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之一:“而为上首普观察,承佛威神説偈言。”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罗汉(luó hà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阿罗汉,也指达到了极高境界的人。
千界(qiān jiè)的意思:形容事物之多样、丰富、广泛。
亲近(qīn jìn)的意思:亲密地接触或接近,建立亲密的关系。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色相(sè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气色或事物的色彩、外表。
殊胜(shū shèng)的意思:非常优秀或出众,超越寻常
为法(wéi fǎ)的意思:为了法律、正义而做事情。
像法(xiàng fǎ)的意思:像样、有规矩
相求(xiāng qiú)的意思:相互寻求,互相请求。
胸臆(xiōng yì)的意思:指心中的意见、想法、感受。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音声(yīn shēng)的意思:声音、音响。
有为(yǒu wéi)的意思:有才能、有作为、有成就。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宰官(zǎi guān)的意思:指权力骄横,欺压百姓的官员。
赞叹(zàn tàn)的意思:对某事物或某人的优点、才能、成就等感到非常赞赏和惊叹。
阿罗汉(ā luó hà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罗汉,泛指达到高度境界的人物。
广长舌(guǎng cháng shé)的意思:指人言多而言杂,喜欢多嘴多舌,善于说闲话。
有为法(yǒu wéi fǎ)的意思:有为法是指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方法或原则。
这首诗是宋代岳珂所作的《苏文忠罗汉偈帖赞》,主要探讨佛法的真谛和修行的境界。诗中强调佛法超越任何形式的执着,包括色相与语言。罗汉虽以色相显现,但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外在形式,而是内心的领悟。诗人赞美一位居士(可能指苏轼)具有深厚的佛法造诣,他的宏愿促使他能以广长舌说法,笔墨间蕴含着深远的智慧。
诗中提到,在佛法衰落的时代,这位居士通过赞偈表达对佛法的赞叹,其文字力量如同虚空包容,直接源自内心深处的三昧(禅定)。他的言论能够穿透愚痴的束缚,揭示宇宙的广大。诗人回忆自己曾亲耳聆听佛法的殊胜教诲,指出仅凭声音或赞语无法真正见到如来,佛法的真谛超越了言语。
最后,诗人解读佛陀的教诲,强调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现象)并非仅限于赞偈或言语,应当以超越形式的视角去理解。这首诗寓含了深刻的禅宗思想,鼓励读者超越表象,直指人心。
故人早岁佩飞霞,故遣长须致茗芽。
寒橐遽收诸品玉,午瓯初试一团花。
著书懒复追鸿渐,辨水时能效易牙。
从此道山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