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文忠罗汉偈帖赞》
《苏文忠罗汉偈帖赞》全文
宋 / 岳珂   形式: 赞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相求

居士官身,祇园夙亲近

会发宏愿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偈言

笔力涵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网,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音声求我,不能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当解佛意,一切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罗(ā luó)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风度潇洒、豪放不羁。

笔力(bǐ lì)的意思:指写作或书法的技巧和能力。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长舌(cháng shé)的意思:形容说话多嘴、爱说闲话、喜欢挑拨是非的人。

痴愚(chī yú)的意思:形容人愚昧无知,缺乏理智和判断力。

出胸(chū xiōng)的意思:指心胸开阔,气度豪放,不拘小节。

大千(dà qiān)的意思:形容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佛说(fó shuō)的意思:指某种言论或说法具有深远的智慧和道理。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官身(guān shēn)的意思:指担任官员的身份。

广长(guǎng cháng)的意思:广泛而长久。

涵虚(hán xū)的意思:指内心深沉、宽广,不为外在事物所动摇。

宏愿(hóng yuàn)的意思:指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居士(jū shì)的意思:指居住在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也可泛指在家修行的人。

偈语(jì yǔ)的意思:

即偈颂。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叔微 未第时,其父梦人以偈语赠之,云:‘药饵阴功, 楼陈 间 许 。殿上呼卢,喝六得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二首絶似《法华经》、《楞严经》偈语,简浄老横,可备一则也。”《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 靓云 ﹞问道:‘《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多不如以四句偈语为他人説,其福胜彼。”请问那四句偈本经到底没有説破--有人猜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偈言(jì yán)的意思:

即偈颂。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释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之一:“而为上首普观察,承佛威神説偈言。”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罗汉(luó hà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阿罗汉,也指达到了极高境界的人。

千界(qiān jiè)的意思:形容事物之多样、丰富、广泛。

亲近(qīn jìn)的意思:亲密地接触或接近,建立亲密的关系。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色相(sè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气色或事物的色彩、外表。

殊胜(shū shèng)的意思:非常优秀或出众,超越寻常

为法(wéi fǎ)的意思:为了法律、正义而做事情。

像法(xiàng fǎ)的意思:像样、有规矩

相求(xiāng qiú)的意思:相互寻求,互相请求。

胸臆(xiōng yì)的意思:指心中的意见、想法、感受。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音声(yīn shēng)的意思:声音、音响。

有为(yǒu wéi)的意思:有才能、有作为、有成就。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宰官(zǎi guān)的意思:指权力骄横,欺压百姓的官员。

赞叹(zàn tàn)的意思:对某事物或某人的优点、才能、成就等感到非常赞赏和惊叹。

阿罗汉(ā luó hà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罗汉,泛指达到高度境界的人物。

广长舌(guǎng cháng shé)的意思:指人言多而言杂,喜欢多嘴多舌,善于说闲话。

有为法(yǒu wéi fǎ)的意思:有为法是指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方法或原则。

注释
佛法:佛教教义。
住相:执着于某一特定形式。
色相:物质现象。
阿罗汉:佛教修行最高果位。
居士:在家修行者。
祇园:古印度佛教圣地。
宏愿:远大的志向。
广长舌:比喻智慧和善说。
像法世:佛法流传的时代。
赞叹:赞美。
笔力:文字的力量。
三昧:禅定。
痴愚网:愚痴的束缚。
大千界:宇宙。
殊胜:非凡。
诸佛:众多佛陀。
音声:声音。
见:领悟。
如来:佛陀。
偈语:佛教短诗。
一切有为法:世间所有暂时存在的事物。
非偈亦非赞:超越形式的表达。
应作如此观:正确的理解方式。
翻译
佛法不执着于任何固定形态,色相并非真实存在。
如何能通过色相去寻找阿罗汉(佛教修行最高果位)呢?
居士和官员身份的修行者,曾亲近祇园(古印度佛教圣地),
他们发愿深远,显现了广大的舌相(象征智慧和说法能力)。
在后续的佛法时代,他们诵经赞美,
笔下的力量涵盖无边,禅定的智慧源自内心深处。
他们的言论穿透愚痴之网,揭示了宇宙的广大世界。
我曾亲见这非凡之事,聆听佛陀的教诲。
试图通过声音来找寻我,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
偈语又怎么说,如何能超越声音而看见真理?
现在我来解释佛意,一切有为法都是暂时的。
不是偈颂也不是赞美,应当这样理解佛法的本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岳珂所作的《苏文忠罗汉偈帖赞》,主要探讨佛法的真谛和修行的境界。诗中强调佛法超越任何形式的执着,包括色相与语言。罗汉虽以色相显现,但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外在形式,而是内心的领悟。诗人赞美一位居士(可能指苏轼)具有深厚的佛法造诣,他的宏愿促使他能以广长舌说法,笔墨间蕴含着深远的智慧。

诗中提到,在佛法衰落的时代,这位居士通过赞偈表达对佛法的赞叹,其文字力量如同虚空包容,直接源自内心深处的三昧(禅定)。他的言论能够穿透愚痴的束缚,揭示宇宙的广大。诗人回忆自己曾亲耳聆听佛法的殊胜教诲,指出仅凭声音或赞语无法真正见到如来,佛法的真谛超越了言语。

最后,诗人解读佛陀的教诲,强调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现象)并非仅限于赞偈或言语,应当以超越形式的视角去理解。这首诗寓含了深刻的禅宗思想,鼓励读者超越表象,直指人心。

作者介绍
岳珂

岳珂
朝代:宋   字:肃之   号:亦斋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生辰:公元1183~公元1243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猜你喜欢

信州草衣寺

檐多山鸟啼,山外玉为溪。

林树若又长,塔峰应更低。

数僧归似客,一佛坏方泥。

宴坐当时事,廊碑具刻题。

(0)

悼王子开五首·其四

南浦维舟访,东堂抵榻眠。

后期犹指日,轻别遂终天。

墨妙今初贵,诗名久已传。

清风如未坠,诸子更翩翩。

(0)

次韵谢李安上惠茶

故人早岁佩飞霞,故遣长须致茗芽。

寒橐遽收诸品玉,午瓯初试一团花。

著书懒复追鸿渐,辨水时能效易牙。

从此道山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

(0)

文英阁二首·其二

流落天涯思故园,散愁郊外任蹒跚。

云归邃谷知无雨,风卷寒溪没近滩。

已见雁将归楚泽,遥知春又到长安。

桑林垄麦依稀是,祇见秦川万里宽。

(0)

送吴定夫西归·其二

世情重声利,荣途足趋走。

夫君独何为,经年闯林薮。

东寻金坛翁,南访玉峰叟。

借问两臞仙,来时轻健否。

(0)

赠张童子·其一

虎头燕颔及鸢肩,自笑都无一事全。

惟有数条瓜样骨,尚堪山泽作臞仙。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