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膏明(gāo m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智慧和才能出众,非常聪明。
祭灶(jì zào)的意思:祭祀灶神,表示尊重和感恩家庭中的灶神,以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刻楮(kè chǔ)的意思:形容刻苦勤奋,不辞辛苦。
可传(kě chuán)的意思:可以传递、传达。
兰膏(lán gāo)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诗词优美动人。
幕府(mù fǔ)的意思:指封建时代日本的军事政权,也泛指封建时代的军事政权。
乞邻(qǐ lín)的意思:指求人帮助或依赖他人生活的境地。
霜干(shuāng gàn)的意思:指霜冻过后,干燥的地面。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燕然(yàn rán)的意思:形容态度坚决,毫不动摇。
有志(yǒu zhì)的意思: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终期(zhōng qī)的意思:指最后的阶段,最终的时期。
- 注释
- 刻楮:刻写在竹简或纸张上。
谩:徒然,白白地。
韩门:指韩愈等儒家学派,这里可能指代某位著名的学者。
幕府:古代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办公处,此处指代官署或学术机构。
燕然:指燕然山,东汉窦宪北伐获胜后在此勒石记功。
霜干:经霜的竹简,比喻岁月的痕迹。
兰膏:珍贵的灯油,比喻知识或才华。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民间习俗祭祀灶神。
端有志:确实有志向,真心实意。
囷廛:仓库,这里指代资源或财富。
- 翻译
- 辛辛苦苦的努力终于刻成了书卷,却只是耗费了三年时光,技艺平庸只能徒然感到羞愧,无法传承下去。
晚年我拜韩门为师,自称为弟子,最终期望能在幕府中留下赞美的诗篇,如同表彰燕然山的功绩。
相互凝视着那历经风霜的竹简,寒冷依旧,还未允许它被珍贵的油膏照亮。
在祭灶节向邻居祈求,我本有志于学问,只担心过多的指摘会耗尽我的资源和财富。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卫博的作品,名为《次韵谢王使君见赠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伤与自谦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表达了对自己技艺不够精湛的遗憾,以及对于未能传承技艺的担忧。
"功成刻楮谩三年,技拙空惭不可传。"
这里,“功成”指的是技艺达到一定水平,而“刻楮”则是指木版印刷,这里可能是在提到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自己却认为自己的才能“技拙”,即不够精湛,感到惭愧,因为这些技艺无法传承下去。
"晚事韩门称弟子,终期幕府颂燕然。"
这里,“晚事”指的是年老后的事,“韩门”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学术或者艺术流派,而“称弟子”则是说诗人自己在晚年时还被视为某一领域的新手。"终期幕府颂燕然",这里的“终期”意味着到了生命的尽头,“幕府”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仕途上的职务,而“颂燕然”则是说即使到了晚年,诗人的作品或事迹依旧被赞美。
"相看霜干寒犹在,未许兰膏明自煎。"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相看”是互相观望,“霜干”指的是秋冬之交时节,天气转冷,而“寒犹在”则意味着寒意依旧。"未许兰膏明自煎"中的“兰膏”可能是某种香料或药材的熔化过程,诗人这里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成就和时间的珍惜。
"祭灶乞邻端有志,只愁多指费囷廛。"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境遇和心态。“祭灶”是古代的一种习俗,即祭祀灶神以求平安,“乞邻端有志”则表达了对邻里之间能有所依托、相互扶持的愿望。"只愁多指费囷廛"这里“只愁”意味着唯一的忧虑,而“多指费囷廛”则是说诗人对于那些繁复无谓的劳作感到烦恼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成就与技艺传承的反思,以及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