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堂(běi táng)的意思:指朝廷或官署的宫殿大堂,也比喻高官显贵的居所。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得志(dé zhì)的意思:指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成功和满足。
凤城(fèng chéng)的意思:指繁华富庶的城市,也可比喻美好的家乡或人杰地灵的地方。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和气(hé qi)的意思: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将相(jiàng xiàng)的意思:指将帅、相国等高级军事或政治职位。
经纶(jīng lún)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组织的才智和智慧。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误人(wù rén)的意思:欺骗或引诱他人,使其产生错误的认识或判断。
氤氲(yīn yūn)的意思:指烟雾、气体等在空气中弥漫蔓延的样子。
英豪(yīng háo)的意思:指英勇的豪杰,形容英雄的气概和品质。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正是(zhèng shì)的意思:表示正好、正当、恰恰是。
少年子(shào nián zǐ)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有才华、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
- 鉴赏
此诗《登第示同年》由宋代诗人赵鼎所作,描绘了新科进士在春风得意时的喜悦与感慨。首句“氤氲和气凤城春”以春日的和煦之气象征京城的祥和氛围,暗喻新科进士在春天般的京城中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科举及第。
“正是英豪得志辰”则直接点明了新科进士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个人理想与抱负,成为国家栋梁的时刻。接下来的“雨露九重均造化,丹青千字富经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皇恩比作雨露,滋养万物,强调了君主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同时,以“丹青千字富经纶”形容新科进士们学识丰富,才华横溢,为国家贡献智慧。
“古来将相皆由此”一句承上启下,指出自古以来的将相之才多出自科举,强调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的重要性。“今见诗书不误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信任与肯定,认为通过读书学习,人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不会误入歧途。
最后,“何处寒乡少年子,绿袍归拜北堂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那些出身寒微的年轻学子,在经过不懈努力后,终于金榜题名,身着绿袍,返乡向父母报喜,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与孝顺之情。整首诗既赞美了科举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也体现了新科进士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