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刘 司 直 赴 安 西 唐 /王 维 绝 域 阳 关 道 ,胡 沙 与 塞 尘 。三 春 时 有 雁 ,万 里 少 行 人 。苜 蓿 随 天 马 ,葡 萄 逐 汉 臣 。当 令 外 国 惧 ,不 敢 觅 和 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当令(dāng lìng)的意思:适时、合时宜
关道(guān dào)的意思:指阻止、封锁通道或道路,使人无法通过。
汉臣(hàn chén)的意思:指忠诚而有才干的官员或臣子。
和亲(hé qīn)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势力之间通过婚姻联姻来达成和平、友好的关系。
胡沙(hú shā)的意思:指狂风吹沙,形容大风吹起沙土,使人难以辨别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绝域(jué yù)的意思:指非常偏僻、荒凉的地方。
苜蓿(mù xu)的意思:指事物顺利发展,充满希望。
葡萄(pú tɑo)的意思:指人争夺利益,互相争斗,最后都没有得到。
塞尘(sāi chén)的意思:形容尘土积聚、不加清扫。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天马(tiān mǎ)的意思:形容思维或想象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外国(wài guó)的意思:指与自己国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阳关(yáng guān)的意思:阳关是指阳光明媚的关口,也用来比喻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阳关道(yáng guān dào)的意思:指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军,他在阳关守卫边境,形容忠诚坚守岗位的精神。
- 注释
- 绝域:遥远的边疆。
阳关道: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
胡沙: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沙。
塞尘:边塞的尘土,象征战争或动荡。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即农历正月、二月、三月。
雁:大雁,常被视为传递信息的象征。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行人:旅行的人。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作饲料。
天马:古代对良马的称呼,这里指汉朝的骑兵。
葡萄:水果,此处指葡萄种植技术由西域传入中国。
汉臣:汉朝的使者或官员。
当令:应当使得。
外国:指周边的其他国家。
惧:恐惧。
不敢觅和亲:不再寻求通过与汉朝联姻来维持和平的政策。
- 翻译
- 遥远的边疆阳关道,满是胡人的风沙和边塞的尘土。
整个春天偶尔才有大雁飞过,万里路途很少见到行人的踪影。
苜蓿草随着天马的引入传入中原,葡萄也随着汉朝的使臣传遍各地。
应当让外邦国家感到畏惧,不敢再寻求和亲政策来保平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人事的图景。开篇“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两句,通过对荒凉边关道路和飞扬的沙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边远之地的孤寂气氛。接着,“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与人迹罕至的情状。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两句,则是通过对苜蓿草和葡萄的描绘,暗示了一种随风远去的意象,以及对于边塞将士的关怀。最后,“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表达了诗人对于边防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待边疆民族关系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危的关切。王维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于国防与和亲政策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