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寿之杖两而一,駏蛩相合几忘匹。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六(bǎi liù)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放荡不羁,不受拘束。
不借(bù jiè)的意思:拒绝借出或借用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长喙(cháng huì)的意思:形容说话辞锋利,口才出众。
丁丁(dīng dī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东溟(dōng míng)的意思:形容大海的广阔和浩渺。
缚束(fù shù)的意思:指被束缚、限制,无法自由行动。
扶携(fú xié)的意思:相互搀扶,共同支持。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鬼斧(guǐ fǔ)的意思:形容技艺高超,手法精巧。
节目(jié mù)的意思:指为观众所准备的表演或娱乐活动。
九乌(jiǔ wū)的意思:形容天空乌云密布,暗无天日。
刊木(kān mù)的意思:指刻字或刻画在木头上。
夔峡(kuí xiá)的意思:指山峡之间的险要地方。
老东(lǎo dōng)的意思:指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骊珠(lí zhū)的意思:形容珍贵的东西。
灵根(líng gēn)的意思:指人的悟性、才智、天赋等方面的优秀品质。
六节(liù jié)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十分庄重、严肃。
轮囷(lún qūn)的意思:指人们合作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
年刊(nián kān)的意思:指每年出版一次的刊物,也比喻每年一度的事物。
蚴虬(yòu qiú)的意思:指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的样子。
劈成(pǐ chéng)的意思:指将物体分割成两半或多半。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山笑(shān xiào)的意思:形容山谷中回声传出的笑声,比喻人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
山曲(shān qǔ)的意思:山曲是指山脉起伏曲折的地方。也可以比喻人生道路曲折艰险。
神州(shén zhōu)的意思:指中国,意指中国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国家。
神禹(shén yǔ)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超群出类。
世途(shì tú)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或事业的发展历程。
双龙(shuāng lóng)的意思:指两个龙,表示力量强大、威风凛凛。
孙枝(sūn zhī)的意思:指父亲去世后,儿子继承父业,继续发展壮大。
夏后(xià hòu)的意思:指事情已经过去或者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让(xiāng ràng)的意思: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共识或和解。
相纠(xiāng jiū)的意思:相互纠缠、争斗
相合(xiāng hé)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融洽。
轩辕(xuān yuán)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轩辕黄帝,也用来形容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地位。
云軿(yún pēng)的意思:形容言谈举止轻佻不庄重。
追琢(zhuī zhuó)的意思:追求完美,不断改进和提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奇特的经历,恭寿先生在黄山深谷中发现了一根形状奇异的拐杖。这根拐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拥有两个茎干,盘曲交织,仿佛是两条龙落在了先生的手掌之中。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想象,将拐杖的形态描绘得生动形象。
“恭寿之杖一而两,夏后双龙落吾掌。” 开篇即以“双龙”喻拐杖的两个茎干,形象地展现了其独特的形态。接着,“恭寿之杖两而一,駏蛩相合几忘匹。” 这一句通过“駏蛩”(蟋蟀)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拐杖两个茎干虽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特点。
“骊珠百六节可数,追琢丁丁缺鬼斧。” 描述了拐杖上细密的纹理,如同珍珠般可数,但其精细程度超出了人类的雕刻技艺。“八年刊木遍神州,遗却黄山笑神禹。” 则讲述了拐杖的来历,似乎是在八年的时光里,遍历了神州大地,最终在黄山留下了笑谈。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出了两种关于拐杖来源的传说:一种与古代炼丹术有关,认为拐杖是遗留的丹药所生;另一种则与神话中的扶桑树相关,暗示拐杖可能来自东方大海深处。无论是哪种传说,都赋予了拐杖神秘的色彩。
“我来欲把不敢触,恐是生蛟遭缚束。” 表达了诗人对拐杖的敬畏之情,担心触碰它会招致不测。最后,“先生兴至时捉之,不借云軿驾双鹄。” 指出如果恭寿先生兴致所至,或许能驾驭这根拐杖,如同驾驭双鹄飞翔于云端之上。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拐杖的奇特形态,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这一独特发现的深刻感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