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沧波(cāng bō)的意思:指江河湖海中的波浪,也比喻人事变幻不定、世事变迁。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吊古(diào gǔ)的意思:吊古指的是怀念古人,对古人的崇敬之情。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东江(dōng jiāng)的意思:指长江的东部支流,也用来比喻东方的大河或大江。
多难(duō nàn)的意思:遭遇多种困难或灾难
分地(fēn dì)的意思:分开土地,分配土地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古风(gǔ fēng)的意思:指古代的风格、氛围或风尚。
横分(héng fēn)的意思:指按照某种标准或规则进行分割或划分。
湖山(hú shān)的意思:湖山是指湖泊和山脉,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观。
还望(hái wàng)的意思:仍然期望,希望仍在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帘旌(lián jīng)的意思:指帷幕和旌旗,常用来形容场面盛大、气势磅礴。
水西(shuǐ xī)的意思:指水流向西,意味着水势逆流、逆境或逆天而行。
吴蜀(wú shǔ)的意思:吴蜀是指吴国和蜀国,用来比喻两个势力相互争斗或竞争。
徙倚(xǐ yǐ)的意思:倚靠、依赖。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 注释
- 洞庭:湖名,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
东江:指长江在洞庭湖以东的部分。
帘旌:挂有帘子的旗子,代指船只。
吴蜀:古代两个重要的政权,分别位于今江苏、四川一带。
徙倚:徘徊,驻足。
危:这里指地势险峻。
吊古:凭吊古人或古事。
风霜:形容秋天的寒冷和肃杀。
老木:老树,象征岁月沧桑。
沧波:苍茫的湖面波涛。
- 翻译
- 洞庭湖的东面是长江,夕阳缓缓落下,帘子静止不动。
我登高远眺,这里是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地,湖光山色中已近黄昏。
我从万里之外远游至此,还要眺望远方,经历多年艰难困苦后,更加感慨站在这里的险峻。
在秋风秋霜中,我满头白发凭吊古迹,老树与苍茫的湖波,似乎也在无声地诉说着无尽的悲伤。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描绘了诗人站在洞庭湖边岳阳楼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洞庭之东江水西”点明地点,江水与湖面相映,夕阳缓缓落下,营造出宁静而略带苍茫的氛围。“帘旌不动夕阳迟”进一步描绘了静态的画面,暗示时间的流逝。
“登临吴蜀横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岳阳楼曾是吴国和蜀国的分界线,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徙倚湖山欲暮时”则写出诗人徘徊在湖光山色中,面对黄昏的沉思与感慨。
“万里来游还望远”道出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追求。“三年多难更凭危”则透露出诗人历经战乱的艰难,此刻登高望远,更觉人生险峻。
最后两句“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诗人以自己满头白发的形象,寓言岁月的沧桑,面对湖上的老木和苍茫的波涛,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的无奈,但并无过多的哀怨,更多的是对世事变迁的淡然与悲壮。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和对历史的沉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