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春天里,明道先生的新坟上草木茂盛。
他的遗风仍然能从他的弟子们身上看到。
- 注释
- 明道:指明朝道,可能是一位历史人物或学者。
新坟:新建的坟墓,表示时间不久。
草已春:春天的草木繁茂。
遗风:遗留下来的风尚或教诲。
门人:弟子或追随者。
鲁国:古代诸侯国,这里可能代指儒家文化影响之地。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象征文化传统。
异:不同寻常,这里指有特色。
林宗:可能指林宗(如东汉的林虑县令林宗),或者代指明道先生。
折角巾:古代的一种头巾,表示朴素的士人装束。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名为《赠赵簿景平二首(其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品行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明道新坟草已春”,开篇即以明显的道路、新建的坟墓及春天的草木作为背景,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所谓的“明道”和“新坟”,或许指的是某位贤达之人的墓地,其周围环境在春季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遗风犹得见门人”,诗人通过对先人遗风的感叹,表明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记忆。这里的“遗风”指的是前人的美德或精神,而“门人”则是指守护这些传统的人。
“定知鲁国衣冠异”,这一句中,“定知”表达了诗人对某种事物的确信与肯定。而“鲁国衣冠异”则是说鲁国(古代的地区名,今山东省境内)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在当时是独特而显著的。
“尽戴林宗折角巾”,这一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赞赏。这里的“尽戴”可能是指所有的人都佩戴着,“林宗”或许是某位贤达之人的姓氏,而“折角巾”则是一个特定的装饰物品,或许是一种象征性的标志,代表了某种身份、地位或者文化认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美德的尊重,以及对友人之贤达的赞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岁暮杂感·其五
岁暮气阴森,严风萎百草。
长空死白日,黄尘飞浩浩。
苦见挑负徒,悠悠涉长道。
短褐不蔽肤,形容更枯槁。
饥来不得食,妻孥岂复保。
会见老与弱,身填沟壑早。
嗟予数年来,命蹇身潦倒。
产业渐凋零,田园苦旱潦。
博施力未能,痌瘝空在抱。
惭颜对里闾,中心惄如捣。
「会心处不在远」,晋简文语也。余入西圃,有触而作·其二
小童荷锸来,亟亟命芟弃。
姑息勿如前,丛生任其炽。
势盛欲拔之,甃石胥受累。
窗前留不除,茂叔取生意。
虽存博爱心,终有滋蔓忌。
况夹蒺藜生,何可疏防备。
不忍剪伐严,将遂纵横志。
转瞬春雷鸣,如指已成臂。
庭变荆棘林,非种还为祟。
栽梅难发华,放鹤难展翅。
斩刈叹已迟,著体皆芒刺。
始知妇人仁,不可与成事。
姑息祸之媒,优柔害之使。
寄语弟侄行,书绅切牢记。
如疑未必然,是我曾亲试。
慈孝引
人生天地间,慈孝本皆同。
孝者少能尽,慈者多有终。
所以古今人,慈心过孝衷。
因思古孝子,姓氏岂冥濛。
舜帝与闵子,自古所推崇。
王祥孝其母,黄帝孝其翁。
孝者殊落落,慈者竟充充。
非可率尔行,天性出乎中。
慈心涧中水,孝心树杪风。
树风摇有息,涧水流无穷。
定评慈与孝,二语为至公。
是故慈母恩,罔极似苍穹。
哀哀我慈母,莫报劬劳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