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并流(bìng liú)的意思:两条或多条河流在某一地点汇合流淌。
定鼎(dìng dǐng)的意思:定鼎是指君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定国家的局势。
东迁(dōng qiān)的意思:指东方的人民向西方迁移,也可以用来比喻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向外地传播。
鹤云(hè yún)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出众,高超过人。
及至(jí zhì)的意思:表示某事物一直持续到特定的时间或地点。
荆棘(jīng jí)的意思:比喻困难、艰险。
旧京(jiù jīng)的意思:旧京指的是古代的京城,也可用来形容过时、落后的事物。
孟津(mèng jīn)的意思:孟津是一个历史名词,指的是古代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津渡,也用来比喻艰难险阻的过程。
笙鹤(shēng hè)的意思:形容音乐美妙动听,像笙笛和鹤鸣一样悦耳动人。
生徒(shēng tú)的意思:指人生充满艰辛、困苦,但仍然坚持不懈,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素衣(sù yī)的意思:指穿着朴素、不华丽的衣服,比喻人的品行朴素、不张扬。
铜驼(tóng tuó)的意思:比喻虽然外表华丽,但实际上内里空虚、无用。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无复(wú fù)的意思:无法再复原或修复。
西宾(xī bī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的地方,比喻清静幽雅的环境。
云烟(yún yān)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样子,比喻事物隐约不清、虚幻不实。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铜驼荆棘(tóng tuó jīng jí)的意思:形容路途艰险,困难重重。
- 鉴赏
这首《雒阳》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历史变迁与现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衰败的感慨。
首句“周王定鼎初营邑”,开篇即以周朝建立为背景,点明了洛阳作为古代都城的历史地位。接着“及至东迁近孟津”一句,描述了洛阳在历史长河中的多次变迁,尤其是东周时期向东迁徙的情景,孟津则成为其重要的地理坐标。
“往事并流清雒水,旧京终化素衣尘。”这两句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洛水的流逝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而“旧京终化素衣尘”则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繁华都城如今只剩下尘埃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不再的深深感慨。
“铜驼荆棘愁看汝,笙鹤云烟笑谢人。”这里运用了典故,铜驼和荆棘分别指代洛阳的遗迹和荒凉景象,而笙鹤云烟则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欢乐。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洛阳从繁华到衰败的转变,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自是书生徒解咏,五诗无复授西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书生只能通过吟咏来寄托对往昔的怀念,而五诗之说可能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或个人际遇的不满,无法再像古人那样传授知识,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心境。
整体而言,《雒阳》一诗通过对洛阳历史变迁的描绘,以及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衰败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友人寄画
客从长安来,厚纸封小轴。
题云此奇画,寄赠公可蓄。
开之挂高壁,烂绢止一幅。
中有两骆驼,气韵颇不俗。
大驼载半髀,正面颈愈曲。
小驼方就乳,蹲身脚微局。
一马立其后,才露头与足。
三犬乃子母,共卧衔脔肉。
老胡抱朱旗,状貌何狠愎。
端然立高岸,势若不可触。
定是虏中酋,华旃盖鲜服。
不知何所来,随从无一仆。
初谁作此画,精妙亦可录。
应馀右方在,次第不止独。
更愿君访来,我肯万钱赎。
牵牛织女
桂阳有仙人,姓成名武丁。
胡为堕人世,人惟识其形。
一日语其弟,吾将返青冥。
乃曰此七夕,上天呼群灵。
织女欲渡河,暂诣牵牛星。
诸仙尽还宫,天路罗云軿。
吾亦向祈召,当往不得停。
弟问何时还,答云三千龄。
明日失丁在,恍惚迷所经。
后世凡此节,儿女喧家庭。
纵横具针缕,花果排甘馨。
贪巧但云得,欲寐曾莫宁。
俗尚每怪妄,吾言谁见听。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作题名记复有诗督程适之书石余因和兼谢
太常旧得同科第,幕府今还次姓名。
作记马周文已赡,书丹程邈隶尤精。
定知二美能传久,从此三家觉转荣。
每对雄词观健笔,自惭孤迹附群英。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
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
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担血僮破领,鞍汗马濡膊。
幽坑困猿狖,密莽渴鸟雀。
至此因自谓,胡为就名缚。
所利缘底物,奔走冒炎恶。
尘心日夜迫,欲住不能略。
因念吾故园,左右悉林薄。
昔我未第时,此有文酒乐。
长松借高荫,飞瀑与清濯。
层崖对僧咏,大石引客酌。
畏景虽赫然,无由此流烁。
于今只梦想,欲往途路邈。
所效殊未立,期归尚谁约。
徒尔发短歌,西首谢岩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