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苍苍(cāng cāng)的意思:苍翠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超越(chāo yuè)的意思:超过、超出、胜过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大江(dà jiāng)的意思:形容大江奔流向东流去,意味着时光流转,世事变迁。
檐宇(yán yǔ)的意思:指房屋的檐和宇,用来形容家宅或住所。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独擅(dú shàn)的意思:独自占据优势地位,独自掌握技能或权力。
多奇(duō qí)的意思:形容事物异常奇特、多样化。
风扫(fēng sǎo)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扫荡一切。
好事(hǎo shì)的意思:指好的事情,有益的行为或积极的结果。
鹤山(hè shān)的意思:指高山峻岭,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品质高尚或者形象高雅。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嘉名(jiā míng)的意思:指美好的名声,荣誉的称号。
嘉遁(jiā dùn)的意思:指被称赞、称颂而逃避名誉的人。
佳处(jiā chǔ)的意思:指好处、优点、益处。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罗浮(luó fú)的意思:形容事物美丽多姿、繁华盛大。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奇绝(qí jué)的意思:非常奇特而绝妙,超乎寻常的绝世之物或事物。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峭壁(qiào bì)的意思:指陡峭的山壁,也用来形容形势险要或难以逾越的困境。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台下(tái xià)的意思:指在表演或演讲时,观众所在的位置。也泛指观众、听众。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头路(tóu lù)的意思:指前途、前景、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乌台(wū tái)的意思:指官吏职位高而品级低,权力大而地位低下。
溪头(xī tóu)的意思:指溪流的起点或源头,也可指事物的开端或起始阶段。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掩卷(yǎn juàn)的意思:掩盖真相或隐藏事实
烟树(yān shù)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大火燃烧时升起的浓烟。
隐士(yǐn shì)的意思: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或僻静之地的人,也可以指对世俗生活不感兴趣,追求自我修养的人。
远寄(yuǎn jì)的意思:寄托远方的思念或希望。
云霄(yún xiāo)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也用来形容极高的境界或远大的抱负。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振衣(zhèn yī)的意思:指人的衣服被风吹动,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指点(zhǐ diǎn)的意思:给予指导或指引。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中春(zhōng chūn)的意思:指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刻。
周旋(zhōu xuán)的意思:周旋指在复杂的环境中灵活应对,巧妙处理事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柱史(zhù shǐ)的意思:柱石,指古代纪念碑上刻写的历史记载。比喻重要的历史资料或纪实。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逸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鹤山小隐的自然美景和隐士的生活情趣。
首先,诗人以“大江之右多奇峰,天台远与罗浮通”开篇,巧妙地将鹤山置于天台山和罗浮山之间,暗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和自然景观的壮丽。接着,“鹤山苍苍在何许,嘉名独擅东南雄”进一步强调鹤山的独特魅力,将其誉为东南一隅的雄奇之地。
随后,诗人通过“中有隐士好事者,作图远寄乌台下”引出隐士的形象,通过一幅描绘鹤山美景的图画,将隐士与乌台(官署)的柱史(官员)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共鸣。这一段不仅揭示了隐士与世俗官场的互动,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开图指点山佳处,峭壁回峦簇烟树。涧花流出山中春,松风扫遍溪头路”四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鹤山小隐的自然风光:峭壁环绕,烟树簇拥,山中春意盎然,溪边松风轻拂。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鹤山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数椽茅屋何萧然,白云檐宇常周旋”则描绘了隐士居住的小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读易已了嘉遁趣,作诗或赋招隐篇”则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阅读《易经》理解隐居的乐趣,并通过诗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此境初从柱史说,令人掩卷想奇绝。振衣千仞或可期,万里云霄坐超越”表达了诗人对鹤山小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隐逸生活的想象与向往。诗人认为,这样的隐居之地虽初闻于柱史之口,但其奇绝之处足以让人掩卷沉思,甚至渴望亲自体验,达到心灵的超越。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鹤山小隐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以及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