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夜秋歌·其一》
《子夜秋歌·其一》全文
明 / 李孙宸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秉烛兰房,忽见明月光。

灭烛延明月,月光照朔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秉烛(bǐng zhú)的意思:手持蜡烛,指代亲自主持或亲自负责。

光照(guāng zhào)的意思:指阳光照射,也比喻明亮、光明。

兰房(lán fáng)的意思:指美好的闺房,比喻妻子的家庭。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朔方(shuò fāng)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北方荒凉之地。

月光(yuè guāng)的意思:指月亮的光,也比喻没有积蓄或手头拮据。

烛照(zhú zhào)的意思:像烛光一样照亮,比喻明亮、清晰。

鉴赏

这首诗《子夜秋歌(其一)》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首句“秉烛照兰房,忽见明月光”,以“秉烛”这一动作开始,暗示了夜晚的降临,而“兰房”则营造出一种幽雅的居住环境。接着,“忽见明月光”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窗外,那一轮明亮的月亮,仿佛是大自然对这静谧时刻的馈赠。

接下来的“灭烛延明月,月光照朔方”,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进一步探索和欣赏。在烛光熄灭之后,诗人选择让明月成为唯一的光源,不仅是为了节约资源,更是在心灵上追求与自然的深度连接。月光洒满大地,不仅照亮了眼前的房间,也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传递,以及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深深喜爱,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

作者介绍

李孙宸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猜你喜欢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其二十二

万死方来西海头,别司锁钥领兜牟。

关中老守疏狂甚,尚忆东风燕子楼。

(0)

西陬牧唱词二十六首·其一

百十名城俨画区,就中疏勒有遗都。

东趋乌什如瓴建,松塔崎岖亦坦涂。

(0)

送王耔山赴疏勒二首·其二

万里既无归,何妨更万里。

西行绝太荒,犹是乾坤裹。

古人驰异域,战伐功可纪。

蝎来战伐余,乱丝待君理。

弱肉供强食,仍岁饱封豕。

昨日是前生,今日生之始。

伤禽怯鸣弓,闻筝亦惊起。

幽囚别太阳,对烛聊小喜。

养民如养狙,宁复矜鞭棰。

人狙两忘猜,宛转随所使。

火云生马头,冰月出马尾。

手挽昆仑波,先为洗泥滓。

葱岭在天半,东望万山底。

一发酒泉城,故人应在此。

(0)

送草窗郑司教森

薄技缪投鼯鼠,颛蒙继祝螟蛉。

伯仲常眉最白,交游籍眼殊青。

孤烛寒光并舍,高槐绿荫连屏。

千里误腾快足,九霄专养修翎。

调熟曲翻别引,鼓多刃发新铏。

迟回苍璧酬价,展转丹砂乞灵。

独对可陈董策,晚收尚负梁经。

岁俭陶瓶屡罄,德馨颜巷初铭。

荏苒年翁渐迫,吾伊夜子曾停。

极否终丁泰运,后凋不博秋零。

芸阁香浮书带,风雩响泛铎铃。

骑鹤几缠万贯,解龟续换双瓶。

紫气腰间剑室,黄云马首旗亭。

咨目送迎例断,遥心带鹤前汀。

(0)

甲申冬地震昼黑纪事

自冬积雨春仍似,地震昼昏殊可怜。

南下奏书方几捷,北来消息又三边。

乞山不断忧时感,脱屣终抛住世缘。

最苦斯生无酒量,末由长醉谢焦煎。

(0)

临济雨至衢尚未晴感事

村舍飘来仅几椽,灶沈何处复青烟。

雨馀药裹儿曹累,昼寂官斋老思悬。

一霁过关宜有数,四穷倚命恐无年。

燮调阳德方亨会,人事天心一懜然。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